以2024年高考真题为例探讨如何创编法律和逻辑题
南京智业天成 政治研究员 杨刘娥
随着新教材新高考的到来,选择性必修二、三即法律与生活、逻辑与思维两大模块作为新增的两本教材成为政治试卷创编中的难点。新教材新高考实行三年来,选择性必修二、三的占比也在不断提高。以山东为例,山东真题必修二、三分值由2022年24分变为31分。湖南等其他省份也是呈现比重不断上升趋势。如何创编法律与逻辑题对于政治编辑而言显得日益重要。笔者将以24高考真题为例,从以下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创编法律与逻辑题。
一、法律、逻辑高考真题呈现的特征
1.材料情境复杂,考查知识点比较综合。
例如:24山东真题第14题: 小张经其妻小陈同意,用婚后继承自张父的40万元遗产注册成立了甲公司。为购入公司经营所需设备,小张、小陈又向葛某借款100万元。后小张受伤住院,小陈接手甲公司经营,与小张协商将自家住房抵押给葛某,换取葛某同意延期还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若小张和小陈约定由小张负责还款,则葛某仍有权要求小陈偿还
②小陈不是张父的法定继承人,所以不享有处理40万元遗产的权利
③葛某有权针对小张、小陈的住房和购入设备优先受偿,但无权予以占有
④若甲公司对外负债,则该债务不构成小张和小陈的夫妻共同债务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该题情境涉及继承问题、公司经营问题、抵押权等多种情境,考查了平等的财产关系、有限责任公司的含义、抵押权知识。考查知识综合,学生对其中某一知识点存在盲点该题就有可能做错。24湖南卷两道法律题材料情境也较复杂。考查的知识多,且甚至有个别是比较偏的考点,属于书本中小字部分内容。
2.题目思维含量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推理能力。
例如24湖南真题第16题 :某班开展劳动教育,并评选一名劳动小能手,在评选结果公布之前,该班四位同学进行了预测(如下所示),评选结果表明只有两个人的预测是真的。甲:我或者丁是劳动小能手。乙:丙是劳动小能手。丙:如果我不是劳动小能手,则乙是劳动小能手。丁:劳动小能手不是我,也不是甲。由此可见
A.丙的预测为真,甲是劳动小能手 B.丁的预测为直,乙是劳动小能手
C.乙的预测为真,丙是劳动小能手 D.甲的预测为真,丁是劳动小能手
该题需要学生准确推断甲与丁是相互矛盾的,只有一真。然后根据乙和丙推测出乙为假,丙为真。这个过程考查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思维含量高,在考试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学生也很不容易得分。24湖北真题第12题、24东北三省第16题均考查了类似题目,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
3.考题形式灵活,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应变能力。
例如24湖南真题第20题 第二小问:(2)结合材料,运用创新思维的知识,将中国超导研究中所用的思维方法及其具体运用填入思维导图1,并结合生活实际,运用超前思维的任一方法,完成思维导图2。
该题设问灵活,学生首先要能看懂思维导图,并能将所学的思维方法结合材料巧妙运用到该题中。该题属于创新题,从24模拟卷来看,学生是几乎没有训练过这种类型题目,能很好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应变能力,是一道高质量的创新题。
二、对法律、逻辑题创编的思考
1.精心选材,创设复杂情境。
创编试题如同写作,选材是关键。从最近几年作者的来稿来看,法律与逻辑部分普遍存在一些选材方面的问题,有的情境过于单一,有的是对网络案件的简单复制,忽视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出现一些超纲问题。创设新颖复杂且适合高中生的背景材料是成功创编题目的第一步。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办法:(1)丰富主体法。比如24东北三省真题第14题,该题中涉及的主体有小王、小王的父母、甲杂志社、乙杂志社、丙公司共5个主体,考查的知识点涉及著作权、商标权、限制民事主体等多个知识点。(2)“嫁接法”。比如24山东真题第14题,该复杂情境其实就是将平时我们见到的多种情境进行嫁接,以小张夫妻创办企业作为主线,将遗产、债务、抵押等不同情境巧妙嫁接。(3)汲取活水法。“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法律逻辑原创题的活水是什么呢?时政热点资料、真实生活情境、法律条文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创编的活水。比如24山东高考真题第12题就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第三十七、三十八条为材料考查学生对充分条件推理规则的掌握。23山东真题第12题采用了时政新闻资料。24湖南真题第19题材料使用三个生活情境,这些都将是我们创编法律、逻辑题的源头。
2.融合教材知识,深化知识生成。
随着“无思维,不命题”这一趋势不断深入,新高考试题的灵活性、思维性逐渐增强,注重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法律与逻辑模块考核的目标不仅是掌握法律知识及逻辑推理知识,更是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试卷不能只是考查单一知识,更要考查不同知识的融合,通过多角度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比如前面列举的24湖南第16题,该题将“矛盾论”“假言推理”知识点融合,考查学生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逻辑题中知识融合考查是一种趋势,比如24东北三省也是将假言推理、选言推理融合考查。法律部分同样也经常是将知识点融合考查。比如将合同与商事仲裁融合考查、人身权利与侵权责任融合考查。作为一名政治编辑,必须非常熟悉书本知识,深刻把握教材基本原理,运用辩证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能力,将不同知识进行贯通,有效融合。同时我们对法律部分的知识要掌握全面,不忽视书本小字部分内容,做到逐一突破。
3.运用创新思维,大胆创新。
从24高考真题来看,很多省份的题目都让人眼前一亮,比如24湖南第20题逻辑题、24山东第12题,都充分体现了出题人的创新思维。作为一份高质量的试卷,不仅在于高度模仿,还要有一两道创新题。创新有两种形式:一是形式上的创新,比如24湖南真题第20题逻辑题,属于形式上的创新,通过思维导图形式考查核心知识点。二是内容上的创新。比如山东真题第12题,变传统的法律题为逻辑题,给人眼前一亮的效果。创新不是异想天开,无源之水。我们可从历年高考真题中找到灵感,可参考北京、山东等走在改革前沿的省份的真题或模拟卷,通过迁移的方式将不同的高考题目进行巧妙融合,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路漫漫其修远兮,创编之路充满艰辛,唯有不断探索才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