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智业天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官网
唯一热线:025-58601833

从2023年高考真题中获得的启示——实验分析与探究类题目的设问小技巧

责任编辑:  录入时间:2023-8-10  阅读次数:250

2023年高考真题中获得的启示——实验分析与探究类题目的设问小技巧

生物研究员  吴敏怡

实验分析和探究类题目在近几年的高考生物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大,这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具备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景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题型一、题干中明确给出实验目的,用图形或表格的形式给出实验结果与相关数据,设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设问方向可为:

1.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进而得出实验结论:在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时,必须控制被比较的组别之间只有一个变量,即单一变量原则,所以当自变量存在多个时,我们先控制其中一个变量不同而其他变量相同,再去比较实验结果,进而得出实验结论。当有多个自变量时,实验结论往往也有多个。在描写实验结果时,最好突出组别之间结果的比较,比如实验组的结果大于对照组、实验组1与对照组的差值大于实验组2与对照组的差值等。如23湖北卷第6题:ABD选项自变量只有A物质浓度,通过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情况而得出不同的结论,B选项自变量不止一个。

1691632854970.jpg

2.对于实验目的是“研究XY的影响”类的题目,实验结论就可能是“X促进Y”“x抑制Y"或“XY基本无影响”中的某一个。①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结论往往是自变量对因变量无影响或有促进/抑制作用;②两个实验组别之间进行比较,结论往往是不同的自变量的作用效果孰强孰弱;③若要加大难度,则可探究自变量的影响机理(机制),此时的实验结论往往需要描述自变量发挥作用的过程,通常表述为“X通过增强/减弱ZY的促进/抑制作用来促进/抑制Y。”如23湖南卷第18题第(3)问:

1691632865104.jpg

题型二、题干中给出实验目的和材料,要求写出具体的实验方法和预期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目的确定是探究类实验还是验证类实验:题干中经常会出现“验证”“探究 ”“假设 ”“ 是否 ”“判断 ”“如何”类关键字。

1.不提供任何提示信息,直接让学生写出实验步骤和预期结果。如23湖北卷第21题第(3)问;23全国甲卷第29题:

1691632894782.jpg

2.直接设计好实验步骤和预期结果,让考生将其补充完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设置考点:

①实验步骤方面:根据实验方案需要遵循三大基本原则,即对照组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平行重复原则挖空。如给出实验组,让考生设置对照组或给出对照组,让学生设置实验组;判断实验的自变量及各组自变量的量(等量原则),无关变量需满足的条件;多次实验求平均值的目的等。

②预期结果方面:一种可以给出实验结果要求写出实验结论,此时在题干中给出“说明”“证明”“表明”等关键词;另一种可以给出实验结论,要求写出与之匹配的实验结果,题干中给出“判断依据”“理由”等关键词。

23年真题题目分析:

a.23新课标卷第35题第(3)问:题干中已经给出实验材料、实验目的(探究接种到试管苗上的根瘤菌是否具有固氮能力)和具体的实验步骤,第一空根据给出的对照组填写实验组的处理方法,第二空给出实验结果,要求写出实验结论。

1691632904118.jpg

b.23湖北卷第20题第三个实验,由题干可判断该题为验证类实验,题目给出了实验组,要求填写对照组,曲线图相当于给出了实验结果,要求填写实验结论与得出结论的判断依据。

1691632912431.jpg

3.对这种题型的一些思考与创新:题目可以给出一种存在缺陷的实验方案,设问中可为判断有什么缺陷以及如何改进。实验方案需补充的命题点和出现的缺陷主要有以下三种:

①设计探究性实验方案需要遵循三大基本原则。未遵循对照组原则可能表现为未设置对照组或者对照组不足无法排除某些无关变量的干扰;违背单一变量原则可能表现为各组自变量未保持等量,无关变量没有保证相同且适宜等;未遵循平行重复原则可能表现为未进行多次重复实验,实验对象数目太少等,无法排除实验结果的偶然性。

②因变量的衡量指标:因变量需要有具体的生理指标来衡量其大小,这样才能进行实验结果之间的比较从而得出实验结论。所以实验方案可能出现的不足有检测的生理指标无法衡量因变量的大小,或者由于有多个因变量而缺少某个因变量的衡量指标等。

③实验结论的推理逻辑:实验结论只能根据实验结果的比较来推断,任何无法利用实验结果推理出的结论,即使知识正确也是不成立的。所以某个实验方案的预期结果和相应结论上的不足之处可表现在实验结论无数据支持或与数据不符;推理逻辑出现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