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甲卷理综生物试卷分析与命题思考
智业天成 生物研究员 张美丽
一、2022年全国甲卷整体分析
全国甲卷适用于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等5省区。今年高考理综甲卷试题与往年相比,在命题风格、题型结构、呈现方式等方面都具有很好稳定性和连续性。没有偏题、怪题,陌生中考查熟悉。命题紧扣高考评价体系、生物课程标准,试题难度一般,稳中有变、变中求新。
(一)整体体现了“四平”特色:平稳、平衡、平实、平和。
1.平稳 主要体现在:设问数量、难度、提型等。2022年全国甲卷难度、设问数量等与2021年的基本一致。高考试题中易中难的比值一般是3:5:2,与2021年甲卷相比,难度平稳。在确保优秀学生能够脱颖而出,让大部分考有获得感。
例如:选择题1、2、3、4题,非选择题29、30 、31、32都有基础小题,比较难的,如非选择题30、31、32。
2022年非选择题的设问数量为:必修部分为20问,选一6问=选三6问。
2021年非选择题的设问数量为:必修部分为17问,选一8问=选三6问。
2.平衡 主要能体现在能力覆盖,内容选择等方面。选拨考试必须就考生学科知识水平和全面发展能力作出综合评价。
2022年全国甲卷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考查,将考生思维量与表达量控制在一种平衡状态,保证了大多数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答题任务,发挥出正常的能力水平。
2022年全国甲卷学科内仍然主要是细胞的结构/代谢、调节、生态、遗传变异等主干知识。
(1)试题考查内容、要求、命题意图。
题号 | 模块 | 考查内容 | 要求 | 命题意图 |
1 | 必修1 | 细胞基本结构 | II | 生命观念 |
2 | 必修1 | 细胞的质壁分离 | II | 科学探究 |
3 | 必修3 | 植物激素调节 | II | 科学思维 |
4 | 必修1 | 细胞的呼吸作用 | II | 科学思维 |
5 | 必修3 | 种群的数量变化 | II | 科学思维 |
6 | 必修2 | 遗传基本定律 | II | 科学思维 |
29 | 必修1 | 植物光合作用 | II | 科学思维 |
30 | 必修3 | 人体的免疫调节 | II | 科学思维、生命观念、社会责任 |
31 | 必修3 | 种群数量特征及调查/作用 | II |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
32 | 必修2 | 自由组合 | II |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
37 | 选修1 | 微生物的培养 | II |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
38 | 选修3 | 胚胎工程 | II |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
(2)各模块占比及知识点总结
①选择题 各模块所占分值及比例
选择题各模块所占分值及比例 | |||
必修1 | 必修2 | 必修3 | |
分值 | 15 | 8分 | 13 |
比例 | 42% | 9% | 14% |
②非选择题 各模块所占分值及比例
选择题各模块所占分值及比例 | |||
必修1 | 必修2 | 必修3 | |
分值 | 9 | 12分 | 18 |
比例 | 25% | 31% | 20% |
从上述表格及图形可以发现,试卷涉及的知识点基本都是主干知识:细胞的结构功能、细胞代谢、遗传变异、生命活动的调节、生态等。各模块所占分数必修三最多,其次是必修1、必修3、在各专题所占分数中与遗传变异较多,其次为调节、生态、细胞的结构功能最少。
(3)知识点总结
题号 | 知识点 | |
1 | 细胞的分子组成 | 开篇似曾相识 |
2 |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过程 | 注重实验探究 |
3 | 植物的激素调节 | 突出主干知识 |
4 | 细胞的呼吸作用 | 突出主干知识 |
5 | 种群的数量特征 | 突出基础 |
6 | 遗传基本规律 | 突出科学思维 |
29 | 植物代谢 | 语言表述及解决问题能力 |
30 | 人体免疫调节 | 突出主干知识 |
31 | 种群数量调查 | 创新实验情景解决实际问题 |
32 | 自由组合定律 | 遗传学实验 压轴厚重回味 |
37 | 微生物的培养 | 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
38 | 胚胎工程 | 生命观念 |
(4)重要专题所占分数及比例如下图所示:
重要专题 | 分值 | 所占比比例 |
细胞及分子组成 | 6分 | 6% |
细胞代谢 | 21分 | 23% |
遗传和进化 | 18分 | 20% |
调节 | 15分 | 17% |
生态 | 15分 | 17% |
微生物培养 | 15分 | 17% |
胚胎工程 | 15分 | 17% |
3. 平实 主要落实在材料的选择上,生物学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联,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选择考生日常生活中的熟悉的/感兴趣的材料作为命题素材/能给考生以亲切平实的感觉,便于考生思考子作答。(都是当下典型的材料,非常接地气)
如:第1题细胞的分子组成。 第2题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第4题细胞的呼吸作用。第31题人体的免疫调节。
4.平和 主要体现在问题的设置与答案的要求上。客观题选择题表述准确、似曾相识;主观设问清晰,要求明确。
(1)客观提每小题的四个选项字数相差不大,语言描述也准确。如:
第2题,植物成熟叶肉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可以不同。现将a、b、c三种细胞液浓度不同的某种植物成熟叶肉细胞,分别放入三个装有相同浓度蔗糖溶液的试管中,当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观察到:①细胞a未发生变化;②细胞b体积增大;③细胞c发生了质壁分离。若在水分交换期间细胞与蔗糖溶液没有溶质的交换,下列关于这一实验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水分交换前,细胞b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
B.水分交换前,细胞液浓度大小关系为细胞b>细胞a>细胞c
C.水分交换平衡时,细胞c的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a的细胞液浓度
D.水分交换平衡时,细胞c的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
第3题,植物激素通常与其受体结合才能发挥生理作用。喷施某种植物激素,能使某种作物的矮生突变体长高。关于该矮生突变体矮生的原因,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赤霉素合成途径受阻 B.赤霉素受体合成受阻
C.脱落酸合成途径受阻 D.脱落酸受体合成受阻
(2)主观题提出了考生应该思考回答的内容,循序渐进,没有跳跃,使考生能够平和地完成答题。如:
第30题.(9分)人体免疫系统对维持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机体初次和再次感染同一种病毒后,体内特异性抗体浓度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二、2022年全国甲卷内容整体概括
2022年高考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托,进一步深化考试内容改革,凸显生物学科特色,注重发挥生物学科的育人功能。
试题立足科学本质精心创设问题情景,延续近年试题风格和难度,以稳为主,稳中求变,变中与时俱进;加强价值引领和文化渗透;注重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和发展;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助力高考综合改革和高中课程改革平稳推进。
(一)高考方向
1.理念方面
(1)知识立意和能力立意:价值引领 素养导向 能力为重 知识为基 。
(2)做题和解题:做人做事 解决问题。
(3)关注学科素养:生命观念 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 社会责任、
2.宏观方面
(1)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和引导。
(2)优化情景设计。
(3)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
(4)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
(5)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3微观方面
从近年高考试卷的变化和2022年新高考试卷命题的分析,高考命题方向有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1)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四层四翼)的“基础性”这和全面兴起的强基计划基本一致,引导学生对基础学科产生兴趣。但高考试卷强化基本知识,并不是强调死记硬背。
(2)关注日常生活,关注生产、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发展也是未来高考试卷命题的一个方向。(四层四翼)的“应用性和综合性”高考试卷不和生活脱节,侧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长期以来是高中课堂教学和高考试卷命题一个难点。
(3)高考试卷引导学生创新性思维(四层四翼)的“创新性”。
(二)在评价模式上
从考查内容——向“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三位一体转变。
考察内容: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
考查要求: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考查载体:问题情景作为考查载体,将考查要求和考查内容有机融合,最终实现对考生素质的评价。
试题情景是实现考查目标的载体,其合理创设能有效激发考生思考作答。
结合生物学的学科特点,生物学试题的任务情景包括三类:生活、学习和实践情景、科学实验和探究情景/生命科学史情景。
新理念与“四层”(考什么)对应关系
新理念 四层
价值引领 → 核心价值
素养导向 → 学科素养
能力为重 → 关键能力
知识为重 → 必备知识
(三)甲卷试题具体内容
1.价值引领:社会责任、责任担当、保护自然
如:第37题某同学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得到A和B两株可以降解石油的细菌,在此基础上采用平板培养法比较二者降解石油的能力,并分析两个菌株的其他生理功能。
2.素向导向:生命观念 结构和功能、物质与能量观、简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
如:第30题.(9分)人体免疫系统对维持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机体初次和再次感染同一种病毒后,体内特异性抗体浓度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3.科学思维:归纳与概括 演绎与推理 模型与建模 批判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
如:第4题.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研究发现,经常运动的人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通常比缺乏锻炼的人多。下列与线粒体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4.科学探究:观察提问 实验设计 方案实施 结果交流与讨论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实验中验证新观念,在实验中探究新知识,生物学知识要想个别更新发展,离不开实验,它是未来人才必备的技能。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实验的复习。是学生学习生物学及未来从事科研必须具备的能力。
如:第2题植物成熟叶肉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可以不同。现将a、b、c三种细胞液浓度不同的某种植物成熟叶肉细胞,分别放入三个装有相同浓度蔗糖溶液的试管中,当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观察到:①细胞a未发生变化;②细胞b体积增大;③细胞c发生了质壁分离。若在水分交换期间细胞与蔗糖溶液没有溶质的交换,下列关于这一实验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5.社会责任 健康生活 关爱生命 保护环境 科学实践
6.能力为重 高考评价体系、新高考、现行高考生物科关键能力映射图。
如第5题.在鱼池中投放了一批某种鱼苗,一段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个体重量和种群总重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在此期间鱼没有进行繁殖,则图中表示种群数量、个体重量、种群总重量的曲线分别是()
(1)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要求深入了解必备知识的内涵并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将单一、零散的知识构建成系统的知识网络体系,作为能力培养发展的基石。
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试题信息,去粗取精,把握试题核心本质,是高考能力目标考查的基础。高考生物立足理解能力的考查,检测学生学科基本概念的掌握水平,既符合教学规律,又满足高考的选拨要求。
如第1题:钙在骨骼生长和肌肉收缩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晒太阳有助于青少年骨骼生长,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第31题(9分)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某研究小组对某林地的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回答下列问题。
(2)实验探究能力
实验探究能力是生物学自然科学属性的鲜明体现。通过对《生物课程标》{{注}}/中学教学实践/高中学生认知水平的充分考量,提出学生要具备实验探究能力,即在对所学实验的实践和学习后,能够对相关生物学问题进行科学探究,如分析问题、设计实验、预测结果并得出结论或作出解释,掌握科学探究的整个流程。
如第2题.植物成熟叶肉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可以不同。现将a、b、c三种细胞液浓度不同的某种植物成熟叶肉细胞,分别放入三个装有相同浓度蔗糖溶液的试管中,当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观察到:①细胞a未发生变化;②细胞b体积增大;③细胞c发生了质壁分离。若在水分交换期间细胞与蔗糖溶液没有溶质的交换,下列关于这一实验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3)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是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理念的体现,反映了生物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求学生能力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与生物相关的生活、生产实践等情景中的问题。
通过精心创设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科学研究等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寻求解决问题吧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学科的应用价值,激发生物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助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高考生物在真是情景中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发挥高考区分选拨功能的闪光点,有助于选拨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助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如第6题:某种自花传粉植物的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A/a控制花粉育性,含A的花粉可育;含a的花粉50%可育、50%不育。B/b控制花色,红花对白花为显性。若基因型为AaBb的亲本进行自交,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第29题.(9分)根据光合作用中CO2的固定方式不同,可将植物分为C3植物和C4植物等类型。C4植物的CO2补偿点比C3植物的低。CO2补偿点通常是指环境CO2浓度降低导致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的环境CO2浓度。回答下列问题。
(4)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提出反映了当前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强烈需求。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生产实践等情景中的问题,能够应用知识、经验、获取的相应信息,提出新解释、新方法、新思路或得出新结论;或者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能够依据新证据得出新的结论或提出新的观念。
如第37题.【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某同学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得到A和B两株可以降解石油的细菌,在此基础上采用平板培养法比较二者降解石油的能力,并分析两个菌株的其他生理功能。实验所用的培养基成分如下。
(5)注重考查文字表述能力
文字表述能力虽然不在考试说明即高考评价体系中有直接的要求,但是对以上四大能力的理解、对试题作答,都要通过文字表述展现,此能力能体现考生是否真正掌握所学知识,也是学生成长道路上必备能力。
因此,近年来高考生物在分析原因、总结结论、总结特点、简述实验设计思路、意义等考查考的表述能力方面的比重进一步加大。文字表述的地方增多,这对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要求较高,增加了试题的难度。
如:第32题(12分)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通常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顶端长雄花序,叶腋长雌花序),但也有的是雌雄异株植物。玉米的性别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雌花花序由显性基因B控制,雄花花序由显性基因T控制,基因型bbtt个体为雌株。现有甲(雌雄同株)、乙(雌株)、丙(雌株)、丁(雄株)4种纯合体玉米植株。回答下列问题。(考查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分析描述等等)
7.考查内容:知识为基
必备知识是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与生物学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景时,有效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它是由生物学概念、基本方法组成的学科基础知识体系。
必备知识:基本概念 基本规律 基本方法
如第31题.(9分)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某研究小组对某林地的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回答下列问题。
8.考查内容体现新要求
(1)基础性(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 主要考查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思想方法的掌握和应用程度。
如第1题钙在骨骼生长和肌肉收缩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晒太阳有助于青少年骨骼生长,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2)综合性 主要考查对知识素养之间的整合能力以及综合应用水平。
如第4题.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研究发现,经常运动的人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通常比缺乏锻炼的人多。下列与线粒体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3)应用性 (解决问题) 主要考查学生迁移课堂所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即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如第5题在鱼池中投放了一批某种鱼苗,一段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个体重量和种群总重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在此期间鱼没有进行繁殖,则图中表示种群数量、个体重量、种群总重量的曲线分别是()
(4)创新性
①试题新 每个题都是原创,找不到原题。
②逆向思维
如第3题植物激素通常与其受体结合才能发挥生理作用。喷施某种植物激素,能使某种作物的矮生突变体长高。关于该矮生突变体矮生的原因,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赤霉素合成途径受阻 B.赤霉素受体合成受阻
C.脱落酸合成途径受阻 D.脱落酸受体合成受阻
③设问形式:
a.事实试题设问 .......是............... 属于..............
b 科学思维特征设问
.....方式是_____________。 ......,合理的解释是....... .....,判断的依据是.....
宜采取的疫苗接种措施是_____________。 .....,其原因是...... 为什么....
9.体现情景设计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中讲到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四层”考查内容和“四翼”考查要求,是通过情景与情景活动两类载体来实现的,即通过选取事宜的素材,再现学科理论产生的场景或是呈现现实中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背景下发挥核心价值的引领作用,运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全面综合展现学科素养水平。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和引导,要优化情景设计。
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试题以生活、生产、人体生理、社会热点为情景材料进行命题,既能体现时代特点,又能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知识解释实践问题的迁移能力,体现学以致用。
高考生物依据的命题情景分为三类:
生活、学习和实践情景 科学实验和探索去情景 生命科学史情景
(1)生活、学习和实践情景是指学生日常或社会实践中常见的生物学相关现象或问题。利用这些熟悉的生物学现象或事实作为试题的情景,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热爱自然、崇尚科学的意识。
如:第1题钙在骨骼生长和肌肉收缩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晒太阳有助于青少年骨骼生长,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第4题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研究发现,经常运动的人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通常比缺乏锻炼的人多。下列与线粒体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2)科学实验和探索去情景主要来自真实的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以及由这些内容进行知识迁移设定的情景或提出的问题。利用这些现象或问题作为试题情景,在考查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热情,有助于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生物学实验在生物学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生物学考试的重要的内容。
如第2题植物成熟叶肉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可以不同。现将a、b、c三种细胞液浓度不同的某种植物成熟叶肉细胞,分别放入三个装有相同浓度蔗糖溶液的试管中,当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观察到:①细胞a未发生变化;②细胞b体积增大;③细胞c发生了质壁分离。若在水分交换期间细胞与蔗糖溶液没有溶质的交换,下列关于这一实验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3)生命科学史情景
生命科学史述说生物学学科发展的脉络轨迹,是生物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成分,含有丰富的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研究思路方法。用生命科学史中的重要事件作为试题情景,使学生能够在科学研究精神和科学研究方法方面得到启迪、学会继承、借鉴和创新。
教材中重要的什么科学史:豚鼠胰腺蛋白的分泌, 细胞膜的研究历程 流动镶嵌模型的发现 水通道蛋白分离 恩格尔曼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的实验 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 摩尔根利用果蝇为实验材料,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 遗传物质探索实验 促胰液素的发现 生长素的发现实验等。
三、生物命题的启示
《生物学课程标准》将以知识立意转化为能力立意,具体考查5种能力。
(一)而只有把必修内容与选修内容联系起来,才能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选修教材中“代谢和遗传”的内容是必修教材中主干内容“代谢和遗传”的延续和升华,是基础理论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生产活动、经济活动中的具体应用。如37题微生物的生长发育是细胞代谢的重要部分;29题C3、C4植物是光合作用部分的延续和完善;30题免疫调节是等问题是动物代谢部分的延续和应用。
(二)试题充分体现了题在书外、理在书内的命题思想。试题素材与生活试剂、生产活动、经济活动、理论研究、育种等问题紧密结合,这些新情景题目,更加重视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对促进学生关注科技发展、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有更加积极的作用。
(三)试题加大实验内容的考查。从实际现象、问题入手设计试题,同时也兼顾到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四)设计知识跨度大,内容多,层次高,要求命题老师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要熟练、准确,应变能力要强,要具有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改进命题试卷的细节注意方面:
1.命题重视基础。在基础知识的考查和训练中,加强专业术语应用,强化基本概念的理解考查,主动知识体系建立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要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2.命题重视能力培养。也别是对知识的联想能力,推理判断能力,阅读理解获取并甄别出游泳信息的能力,实验设计、分析、归纳能力,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即让学生“会读题,读懂题,找到突破口,准确作答,不失分”。
3.命题重视知识应用。让学生会用课本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析解答社会热点问题、生产及科研方面的问题以及生活的试剂问题。
4.命题老师要科学处理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的内在联系、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的联系,弄通先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做到必修、选修都要抓,都要抓好。
5.命题老师学习新知识,适当渗透必要的课外知识,特别要主要大学和中学教材的结合部分及教材中经典内容的延伸,这些往往是新情景素材的源泉。
6..命题注重实验考查。在实验题中除了让学生掌握一些感性知识外,还必须引导学生理解实验设计的原理和原则等,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有关实验的分析和设计上找到灵感和方法。
7.命题注重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探究性试题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催化剂,也是考查学生能力的最佳题型,因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