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高考辽宁卷 提升高一试卷的命制水平
南京智业天成 化学研究员 陆敏
历年的高考真题是创新之本,命题之源。研究高考题就是有目的地分析高考题的试卷结构、知识点分布、整体难度、常考题型、涉及到的思想方法等,从中得到某些规律性的东西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一、从试卷结构把握命题体例
辽宁卷:考试时间75分钟,考试体例15个选择题+4个非选择题。命制辽宁的试卷时需首要符合时间、体例要求(除学校特殊要求外)。
二、从试卷题型把握整卷布局
年份 | 选择题特殊题型 | 非选择题题型 |
2024 | 实验、图像、表格、有机合成机理、小流程、结构 | 流程、实验、原理、有机 |
2023 | 实验、图像、表格、有机合成机理、小流程、结构 | 流程、实验、原理、有机 |
2022 | 实验、图像、表格、有机合成机理 | 流程、原理、实验、有机 |
大方向上近三年大题题型不变,选择题中增加小流程、结构。化学试卷的整体布局,要体现题型相对稳定,相同考点的也要形式多样化。高一试卷的考点相对单一,但也要尽量追求题型丰富,角度多样。
三、从命题角度的变换把握命题技巧
以“阿伏加德罗常数”考查为例:
2022年辽宁卷第3题
2023年辽宁卷第5题
2024年辽宁卷第4题
辽宁卷将阿伏加德罗常数相关题型的题干进行了创新:2022年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2023年增加情景,2024年以重要元素的转化为基础进行考查,每年都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这也给我在平时命题时一个启示,一个知识点的考察不要局限于一种形式,可以多角度多层次的考察。
这一成果在平时命题时也有所体现,如同类型题23年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月考1第12题(虽平铺直叙,但也紧跟高考多角度考查,混合气体中原子个数、氧化还原转移电子数、溶液中离子数、可逆反应)
24年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期中第11题(紧跟23年高考增加情景,同时保持多角度考查)
另外在其他知识点考查时也有所应用,如化学用语类型的题,一般考法为如23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期末 第4题
我把辽宁卷的成果应用于该类型,如23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月考1 第6题
今年命题时,也同样会有新的改编和创新。
四、从试卷考点把握高一年级涉及知识点的深度和难度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有一条“充分认识化学实验的独特价值,精心设计实验探究活动”,再根据近几年的高考化学实验考试要求,从三维学习目标出发,不仅仅考学生实验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重视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考查学生是否能运用化学实验手段和方法来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但这类题目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分散且试题情景会越来越新,需要学生自己总结、分析。
以2024年辽宁卷第8题C项为例
C项,金属Na既可以和水发生反应又可以和乙醇发生反应,故不能用金属Na除去乙醇中少量的水,该选项不能选。就单一这选项就考察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Na的化学性质可以与水反应,也考察了必修第二册第七章乙醇的官能团性质,不再是单一知识点,而是分散且综合。
高考本身考察的书本内容会比高一考察的知识点多很多,这对于我来说有借鉴意义,但不能照搬套用,在学习初期,只能单一考查且需要多角度、用不同方式考查重点、难点,随着知识的积累,可以向高考的形式和内容靠近,这也对我平时有了新要求,要紧跟高考走势,不断更新自己。
五、深挖教材,寻找命题素材
在复习过程中,老师们都会强调回归课本,这次的高考卷也再一次让大家重新认识复习中回归课本的重要性。如2024年辽宁卷第9题中的“寡肽”,只知道单糖、多糖,该概念出现在选择性必修3 P100。篇幅有限不多加赘述。
研究感悟:努力刚开始很简单,但努力到最后却很难,没有坚持的努力实质上并没有太大意义,所以很多人看起来输掉了结果,本质上却是输掉了过程,不要期待突如其来的惊喜,更不要期待命运突然的改变,成功和失败都是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