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材与拓展边界
——2024年高考湖北化学卷浅析及对试题命制的指导思考
南京智业天成 化学研究员 曹广波
你的金属氧化膜比较松弛,但你的3000 cm﹣1峰又很好地弥补了这部分。如果你使用18 K黄金来合成甘氨酸,你的分子客车看起来会比较小,同时会有一些亚胺容易被还原。一个解决方法是,利用钴配合物催化H2O2的分解,从而进行涤纶、尼龙和维纶的有机合成。
一年一度的高考落下帷幕,湖北高考化学过难、偏离教材与大纲迅速登上热搜,甚至有人编写了前文中的段子。然而个人浅见,湖北高考试卷依然保持着湖北高考命题的高创新性,但是不仅没有脱离教材,反而是深挖教材,对于一些平时被忽视的知识点进行了考查,这打了不重视教材、只知刷题训练常见考点的学生一个措手不及。当然这次湖北高考其中部分题目会超出之前高考的难度,更接近于竞赛难度,这更像是对于高中化学边界的拓展,要求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拔高,引导学生思考,发现一些教材中为方便理解而简化或者删减的内容。基础题回归教材,选拔题偏向于竞赛可能成为高考的命题方向,对于学校教学及我们的单命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基础题回归教材
本次湖北高考有大量题目直接源自教材内容,部分高考题目与教材的对比如下:
1.湖北高考第2题
题目根据《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P113金属的防护部分正文内容改编而成,发蓝处理、阳极氧化、表面渗镀都是教材中提到的形成钝化膜的防锈措施。
2.湖北高考第3题
A选项出自《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P13原文;C选项出自《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P21原文【科学·技术·社会】;D选项出自《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P14原文【探究: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
3.湖北高考第4题
A选项出自《人教版必修第一册》P114原文;B选项出自《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P51 【练习与应用】T4;C选项出自《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P35原文;D选项出自《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P143原文【科学·技术·社会】。
4.湖北高考第5题
A选项出自《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P44,根据正文内容进行的改编;B选项出自《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P110原文;C选项出自《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P14原文;D选项出自《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P47原文。
5.湖北高考第6题
A选项出自《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P104【资料卡片】;D选项《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P19图1-16中有红外光谱,不同的官能团对应的吸收峰有标注,但是平时练习中基本没有学校会要求学生记忆红外光谱的波数。
6.湖北高考第8题
C选项出自《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P79,正文部分对于冰的空间利用率有详细的描述;D选项出自《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P90,除了“未杂化”,其余部分与原文相同。
7.湖北高考第16题
第(2)问出自《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P70原文,对于如何形成非晶态(玻璃态)有说明。
8.湖北高考第17题
第(1)问出自《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P37【探究 乙炔的化学性质】,教材中为CaC2,试题中为BaC2,方程式书写基本相同。
9.湖北高考化学第19题
第(2)问,也是被吐槽最多的点之一,大多数学生都不知道这些物质是什么,所以无从下手。但是这些物质都是教材中有提及的。a选项出自《人教版必修第二册》P75;b选项出自《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P143;c选项出自《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P139【资料卡片】;d选项出自《人教版必修第二册》P73。
可以看到,湖北省的高考化学试题有一部分题目是直接引用教材正文或者根据教材正文的内容进行改编,这些本应是学生拿分的基础题,但是却因为只注重刷题而忽视了教材导致反而觉得题目太难,基础题没有了。除了正文部分的文字、图片、表格,【资料卡片】、【探究】、【科学·技术·社会】、【练习与应用】等栏目也在高考试题中被引用到,这也给我们提示,教材中的任何一个栏目都有它存在的理由,都是不能被忽略的。
二、选拔性题目偏向于竞赛
如第1题,烧制陶瓷在以前版本的教材中是有出现的,但是最新版教材只有《人教版必修第二册》P20简单的描述“陶瓷是以黏土(主要成分为含水的铝硅酸盐)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的”;C选项草木灰水浸泡树皮对于学生来说是完全没有接触过的内容。第8题王水溶解铂,教材仅在《人教版必修第二册》P15【资料卡片】中简单提到王水可以使金、铂等溶解。第11题18 K金就需要学生根据“纯金为24 K”进行理解。第15题“分子客车”完全属于新的材料,学生题目做多了可能能够选出正确答案,但是其中的选项理解起来仍然很有难度。第18题探究性实验是最近两年湖北都会考查的内容,对于学生的能力要求极高。第19题有机题目基本摒弃了常考问题,更多的从化学原理的角度进行考查,而涉及的化学原理都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可能竞赛或者大学才会学习的内容。
三、对于试题命制的指导思考
因为学生对于试卷的评价普遍是偏难,不知道湖北省教育考试院是否会继续坚持路线走下去,但是个人觉得这是一次依次积极的探索,而且对于高考命题极具启发意义,对于回归教材也有重要的引导作用。2024~2025学年,相信全国各地的学校、学生都会开始重视教材、回归教材而不再是单纯的刷一些常考考点,对于我们的单命估计也会提出更加重视教材的要求,建议将教材题目录入作为我们的常备题库,一是因为部分学校每次都会要求一定百分比的教材原题,经过2024年高考之后可能会有更多的学校有这样的要求,每次录入、绘图加解析就会显得重复劳动而且浪费很多人力物力,二来也可以扩充我们的常备题库,对于水平一般的学校我们可以直接引用教材题目或者在教材题目的基础上进行改编,这样的题目难度一般不会太大,可以满足很多西部地区的学校要求。而我们的原创题库比如月考、期考等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及题量进行创新、综合而可以尽量少兼顾一些教材题目中已经出现的常规考点,同时部分难度也可以稍微加大一些以满足教育水平较高的学校的要求。在命制试题时除了继续引入新材料、关注最新的科技热点也应当重视从教材中深入挖掘,合理利用教材,将科技热点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才能命制出高水平的题目。通过这次高考试卷也可以发现我们自己的不足,有些创新性题目是我们目前的水平难以命制出来的,创新性试题的命制以及学校老师学历水平的提高要求我们不能再满足于对于高中内容的掌握,还需要继续提高自己,对于竞赛、大学的内容也要有一定的了解,之前命制试题时偶尔会有高中阶段正确但是被质疑的问题,如大π键、红外光谱、配位键、共轭等,就是我们对于竞赛、大学的内容不甚了解导致的,只能是尽量去不涉及这些内容,但高考中这些内容的出现对于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利用更深的专业水平去审视我们的试题。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