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英语命题最新趋势解读及应对策略
南京智业天成 英语研究员 冯向前
关键词:新高考 新动向 主题选择 切题角度 文本处理 灵活应用
2024年新高考英语命题进一步突出了“无价值不入题”、“无情境不成题”这两大基本原则,并异乎寻常地强化了“无思维不命题”这一原则。希望引起我们特别的注意。
一、材料的主题选择与2023~2024年度的宣传主线高度重合
以前,关注政治热点是北京、上海及浙江卷的特色。全国高考英语卷跟得并不是很紧。可是,2024年英语材料的时政色彩与这些地方卷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过去的一年里,大家只要不是24小时都堵着耳朵、闭着眼睛就能注意到无处不在的“新质生产力”与“创新”。另外,为了迎接二十届三中全的召开,主流媒体给足了版面与流量宣传这十几年的成就。
在国际上,中国第一次独立地举办了影响深远的“中国—中亚峰会”并落实了搁置已久的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之间的铁路联通问题。这是“一路一带”战略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当然,大国崛起,不但需要与周边国家在地理上的联通,更要有文化的交流,心灵的契合。为此中国政府隆重举办了“中国学大会”,目的在于让“中国龙”显得可爱、可亲、可敬。
这些国家级的宣传主线在高考英语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比如2024年英语甲卷就直奔主题“交通成就”;新高考I、II卷则从“‘全境式’”美术课的角度切题。这完美地对应了“十年成就”、“新质生产力与(教育)创新”。语法填空中的“丝绸之路对英国花园文化的影响”、“汤显祖遇上莎士比亚”则与“一路一带”、“文明互鉴”实现了无缝对接,切题角度非常巧妙。
此外,这一年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热点:如火如荼的“城市漫步热(city walk)”,人工智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环保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些社会热点在阅读材料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势头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只会进一步强化,因为“无价值不入题”、“无情境不成题”已经成了高考命题的“刚需”。因此,我们的选材一定要在全面覆盖的基础上突出当年的时事热点,并结合英语学科特点琢磨出命题的切入点。
一句话,选材的时候,我们要“大处着眼”,这是准确猜题的前提。
二、文本的改写与命题新动向
2024年英语高考最大的亮点是文本的处理与命题:真题比较完美地体现了注重基础但又不失灵活,覆盖面宽且兼顾了重点、突出了难点。学生要得高分必须回到基础,并需要有一定的阅读量才能应对真题中的灵活应用。这是需要特别留意的地方,比如:
1)阅读理解今年删除了文体判断题,文章出处题,思想教育题,甚至连标题判断题都“咔嚓”了。这些框架性的题目,表面看可以考察更宏观的阅读技能。但在实际操作中,如果文本选得不好就是“送分题”。只要随便看首尾几句话或扫描一下关键词就能准确答题。
2)大大减少了“脑残式”的推理判断题,激增了关键细节理解题。要回答这些细节题,学生必须仔细通读全文,透彻理解关键细节,并且知道它们在文本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变相考察文章的出处,作者的观点态度、写作意图及文章大意等。
以上两个新变化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处理文本时,我们不可能再“三段式”了,而是要保留更丰富的细节。目前可以预见的问题是,要么继续“跑龙套”,让客户感到我们的试卷风格与真题相距甚远;要么就是文本被剪得支离破碎,前后矛盾。这不但会大大降低可读性,还会导致出错率激增。要克服这两个大问题,我们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是平时更加注意文本基础知识的积累,努力提高文本驾驭能力。
3)猜字题难度也提升了。提升手段“简答粗暴”、但很经典:采用字典中的注释法,而不再局限于同义词及近义词替代。
4)新高考文本中大量出现熟词生义、词性活用、衍生词及固定搭配等。这是今年文本处理的最显著的特征(见下表示例)。
词汇处理新动向示例
衍生词 | 固定搭配 | 词性活用 | |
新二卷 阅读D | heady downfall informative ill-prepared sideline day-to-day step-by-step down-to-earth | pan out tipping point on the same page | |
新一卷 语法填空 | functional richness | engineer变动名词 favorite变复数 walk作及物动词用 |
让人头疼的是,今年的情形和去年完全不同。去年我非常肯定那是文本处理失误:因为那些衍生词都不常用且超纲。而今年的这些词都是常用词,而且用得都非常形象生动,比如down-to-earth意为“接地气”。
这种趋势估计2025年还会持续:1)《英语课程标准》已经有言在先:所有的词汇都不标注词性,不列词组和短语,不注释可以根据构词法轻易推导出的名词、形容词及副词等。这就意味着鼓励灵活应用。2)这些词汇都是基础词汇,灵活变形及组合不但是应有之义,而是掌握语言的必经之路。甚至是针对“中式英语”开出的良方。
唯一不妥的地方就是,出题人不应该把这些灵活应用过于集中在一篇文章中,这会导致该题的难度陡增,信度急降。比如新II卷的阅读D,这样的词汇不下10个。更要命的是它们都出现在文本的关键部位及选项中。新I卷更极端:10个考点中竟然有5个活用。这个分寸把握得非常不好,这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因此,我们命题时把这些灵活应用适当地分散到其他的题目中去。为了提高区分度,可以在一两个压轴题内适当保留一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试卷的信度。
小结
2024年的英语高考真题给我们提了醒:未来,我们选材时需要更加注重“大处着眼、小处落点”;同时我们需要切实提高文本驾驭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down-to-新高考”,甚至“out-新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