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变”应“万变”是高考制胜的法宝
——2021年至2023年山东高考地理真题卷分析有感
地理研究员 吕红芝
2023年高考已顺利落下帷幕,2024年高考已悄然启航。
据教育部统计,今年全国有1291万考生报名参考,从2023年已公布的高考报名人数看,多地较去年报名人数有所增加,整体比去年增加98万人。因此,为帮助更多的学生顺利进入高等学府,研究高考课程标准、高考命题趋势、高考考查的内容等是老师们、家长们关注的重中之重。
2023年高考试卷分为新高考Ⅰ卷、新高考Ⅱ卷、自主命题卷、全国甲卷和全国乙卷。全国29个省启动新高考改革,其中14个省采用新高考模式,新高考试点省份比较集中,其分布在华东、华北、华南、西南和东北五大地区,其中广东、江苏、山东、湖南等省份是改革的主力军。
新高考,带来新挑战、新机遇;新模式,带来新形式、新教法。为把握新高考的特点及命题方向,本文主要以2023年山东高考地理真题为研究主体,探讨2021年至2023年山东高考地理真题考点分布、变化等,为2024年高考地理考试做出预测和规划,为以后的命题工作找清方向,找出重点。
一、2021年至2023年山东高考地理真题考点分布、创新性体现及考法、分值分布等整理如下: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
题序 | 考查知识点 | 创新性体现及考法 | 题序 | 考查知识点 | 创新性体现及考法 | 题序
| 考查知识点 | 创新性体现及考法 |
1-2 | 某地农家乐、乡村养老业 | 紧贴时代热点,切入点小 | 1-2 | 沈阳—大连城市双核空间结构的形成及作用 | 通常考法 | 1-2 | 严寒带针叶林带称“绿色荒漠”影响因素、植被碳储量 | 设问反其道行之,考逆向思维 |
3-4 | 敦煌莫高窟开凿因素、破坏因素、 | 从历史文化与地方特色切入,材料新颖 | 3-4 | 尼日利亚东南部国家公园范围及景观类型 | 通常考法,切入点小 | 3-5 | 我国地级市人口流动、人口变化 | 创新在知识迁移 |
5-6 | 大兴安岭北段植被垂直分布,考影响因素及条件 | 通常的考法 | 5-7 | 河西走廊中部嘉峪关人口与产业结构 | 通常考法 | 6-7 | 墨西哥湾马德雷湖湖水盐度、表层水体流动方向 | 通常考法 |
7-9 | 某地级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变化及支柱产业 | 通常考法 | 8-9 | 黑龙江省小型山间盆地植被分异及土壤剖面 | 通常考法,切点小,设问考法灵活 | 8-10 | 广东佛山工业设计企业落户广东工业设计城的主导因素、企业合作目的、原创产品发源地 | 材料新颖 |
10-11 | 刚果首都建设新城功能区湖泊作用及当地自然环境 | 设问新颖,考查综合思维 | 10-12 | 东部沿海某省服装企业自带原料“走出去”目的及配套部门 | 材料新颖,考法灵活 | 11-13 | 辽宁抚顺城市早期形态、城市中心转移、优化功能布局 | 通常考法 |
12-13 |
考地球运动,从观察广场石柱影子变化考指向标及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 |
通常考法 | 13-15 | 地中海的亚得里亚海盐度、洋流、岛屿类型 | 通常考法 | 14-15 |
某地地球运动 | 采用12生肖石像,观察太阳视运动,背景材料新颖 |
14-15 | 越南克拉香天气出现的条件及其天气变化 | 通常考法,但切入点小 | 16为综合题 | 2问14分:美州中部地区海洋表层风场和海平面气温分布,画风向,空气运动,海产丰富原因
| 通常考法,但图新颖,切入点小
| 16为综合题 | 2小问12分:云南昆明人类活动对柴河三角洲影响、聚落密度 | 通常考法 |
16为综合题 | 2问10分:三峡水利枢纽:从航运角度分析三峡大坝建成后其上游物流量扩大的原因、三峡翻坝物流系统的优势 | 材料新颖,设问具体,切入点非常小 | 17为综合题 | 3问14分:珠江三角洲不同时期的围垦,居民点分布、堤坝对水稻产量的作用、桑基鱼塘 | 通常考法 | 17为综合题 | 3问14分:新西兰南岛焚风、锋面 | 通常考法 |
17为综合题 | 3问14分:山西省大同太阳能、风能、氢能,产业结构优化及生态意义 | 通常考法,但与新教材紧密结合 | 18为综合题 | 3问15分:澳大利亚的古雅斯河、河道形成的主要内外力作用、河流对湖区地下水补给的特点 | 通常考法 | 18为综合题 | 3问13分:西南山区茶马古道、画地形剖面图、集镇带动作用、公路驿站升级措施 | 与地方特色结合,材料新颖,考身边的地理事物,切入点非常小 |
18为综合题 | 3问16分: 青藏高原海巴洛沟流域的泥石流物质来源及危害 | 通常考法 | 19为综合题 | 2问12分:泥炭地开发利用的两种生产模式,计算两种生产模式碳排放量差值、借鉴香蒲生产模式可能对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 | 材料新颖、设问及考法新颖,与新教材紧密结 | 19为综合题 | 2问16分:以白浆化棕壤的剖面构型及各土层主要理化性质为材料,考查影响土壤水分的变化、农业区位条件改良 | 土壤与农业结合,考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切入点非常小 |
19为综合题 | 3问15分:荷兰马肯湖人工堤坝的位置、优势、作用等,考画图 | 材料新颖,切入点非常小 |
二、通过整理2021年至2023年山东高考地理真题考点分布、创新性体现及考法、分值分布等,可以发现哪些是“变”,哪些是“不变”。
1.“不变”:重点必考,主干多考,次点轮考,补点选考。
如上图所示,大气的知识点2021年选择题的第14-15题、2022年综合题第16题、2023年综合题第17题均考查,且分值占比越来越较大。再比如人口、产业、城市、自然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地质构造与地貌、水,2021年至2023年基本上都考查了;而泥石流、人工堤坝等3年仅出现1次。
2.“变”:试题的背景材料新颖,通常以县级市小地方、知名度较低的国家为切入点,考查的知识点非常具体。
如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卷的选择题第8-10题考查广东佛山工业设计企业落户广东工业设计城为背景材料,题设考查广东佛山工业设计企业落户广东工业设计城后的主导因素、企业互相合作目的、原创产品发源地等具体知识。
如2022年年高考地理真题卷综合题19题,考查泥炭地开发利用的两种生产模式,计算两种生产模式碳排放量差值,借鉴香蒲生产模式可能对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背景材料非常新颖具体,题设切入点非常小,尤其是计算2种模式下碳排放量差值,非常新颖独特。试题如下:
3.“变”以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为背景材料,考查地理相关知识。
如上图所示2021年选择题第3-4题以敦煌莫高窟为背景材料及2023年综合题第18题涉及到的茶马古道等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以此考查地理相关知识。。
4.“不变”: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考查较多且知识点考查灵活多变。
如2023年综合题第19题,如下图所示:
三、把握“变”和“不变”,是后面研发工作的重点。
为以后研发和开展地理学科各个项目,尽可能为老师们和孩子们引领一片新天地,为此,下面的研发工作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
1.地理试题加入新时代出现的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新热点、地方新特色等背景材料。
2.地理试题注重基础,查漏补缺,强化提优,注重实际应用。
3.多做创新题、原创题,加强区域认知,多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地理学科素养。
4.地理试题一定要小口切入,深入挖掘,小中见大,进行思维穿透。
总之,每一年的高考命题中总是有一些“变”,有一些“没变”,我们要多角度全方位的找出这些“变”与“不变”。不管试题怎样变化,只要教材不换、课程标准不变,“变”的依然是题目的背景材料和设问的方式等,“没变”的依然是地理知识的各个“不同级别考点”(即重点必考,主干多考,次点轮考,补点选考)及地理素养,我们要灵活把握这些“变”和“没变”,做好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出奇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