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广东生物试卷特点分析及命题启示
生物研究员 张丽娟
2021年广东首次新高考,2021年和2022年是广东新高考过渡的阶段,此时学生使用的仍为老教材,而2023年是真正意义上的新课标、新课程和新教材“三新”合一的新高考,是以《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命题依据,体现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考查了学生的关键能力与必备知识。能够满足高效在人才选拔中对学生素质进行评价的要求,既落实了高考“服务选才”功能,又发挥了高考“引导教学”功能。
一、试卷结构
从试题题量和类型来看,2022年为16题单项选择题、4题非选择题必考题和1道二选一的非选择题,学生的答题为16(单选)+5(非选),而2023年试卷结构基本相同,总答题量并没有变化。
二、考点分析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
题号 | 题型 | 考点 | 核心素养 | 考点 | 核心素养 | 考点 | 核心素养 |
1 | 单选题 |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 科学思维——归纳与概括 | 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 | 生命观念——稳态与平衡观 |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 社会责任——制茶工艺 |
2 | 单选题 | 生态系统的结构 | 生命观念——稳态与平衡观 |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 生命观念——稳态与平衡观 | 癌变 | 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 |
3 | 单选题 | 生物多样性 | 生命观念——稳态与平衡观 | 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 生命观念——稳态与平衡观 | 胚胎工程 | 社会责任——科学创造 |
4 | 单选题 | 细胞凋亡 | 科学思维——分析与推断 | 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 科学探究——方案探讨 | 线粒体 | 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 |
5 | 单选题 | 遗传物质的探索 | 科学思维——归纳与概括 | 遗传学史 | 科学思维——归纳与概括 | 科学理论的探索 | 科学探究——结果与分析 |
6 | 单选题 | 种群的数量特征 | 科学思维——模型与建模 | 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 生命观念——稳态与平衡观 | 种群密度制约因素 | 社会责任——科学创造 |
7 | 单选题 | 转录和翻译 | 科学思维——分析与推断 | 真核细胞的结构 | 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 | 呼吸作用 | 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 |
8 | 单选题 | 基因频率的计算 | 科学思维——分析与推断 | 线粒体的结构 | 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 | 血糖调节 | 生命观念——稳态与平衡观 |
9 | 单选题 | 细胞呼吸 | 科学探究——结果与分析 | 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 | 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 | 植物激素调节 | 生命观念——稳态与平衡观 |
10 | 单选题 | 进化的方向 | 生命观念——进化与适应观 | 细胞呼吸的过程 | 科学探究——结果与分析 | 微生物培养 | 科学探究——方案探讨 |
11 | 单选题 | 变异与育种 | 科学探究——结果分析 | 原癌基因的功能 | 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 | DNA粗提取与鉴定 | 科学探究——技术评价 |
12 | 单选题 | 光合作用 | 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 | DNA的结构 | 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 | 植物细胞工程 | 社会责任——科学创造 |
13 | 单选题 | 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 科学思维——分析与推断 | 探究酶的最适催化条件实验 | 科学探究——方案探讨 |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生命观念——稳态与平衡观 |
14 | 单选题 | 植物生长调节剂及作用 | 科学探究——技术评价 | 生物进化 | 生命观念——进化与适应观 | 免疫调节 | 社会责任——健康生活方式 |
15 | 单选题 |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 科学思维——分析与推断 | 神经调节 | 生命观念——稳态与平衡观 | 植物的生长调节 | 生命观念——进化与适应观 |
16 | 单选题 | 减数分裂异常情况 | 科学思维——分析与推断 | 人类遗传病 | 科学思维——分析与推断 | 育种过程 | 科学思维——分析与推断 |
17 | 非选择题 | 碳循环 | 生命观念——稳态与平衡观 | 免疫调节 | 生命观念——稳态与平衡观 | 基因的表达 | 科学探究——方案探讨 |
18 | 非选择题 | 神经调节 | 社会责任——健康生活方式 | 光合作用和实验设计 | 科学探究——方案探讨 | 光合作用 | 科学探究——结果与分析 |
19 | 非选择题 | 激素的调节 | 科学思维——模型与建模 | 伴性遗传 | 科学思维——演绎与推理 | 神经调节 | 科学探究——方案探讨 |
20 | 非选择题 | 基因突变的应用 | 科学思维——演绎与推理 |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生命观念——稳态与平衡观 | 基因工程 | 科学思维——分析与推断 |
21 | 非选择题 | 微生物培养的过程 | 科学探究——结果分析 | 微生物的分离和分解者的作用 | 科学探究——结果分析 | 群落和生态系统 | 社会责任——健康生活方式 |
22 | 非选择题 | 基因工程的应用 | 科学探究——方案探讨 | 基因工程 | 科学探究——方案探讨 | — | — |
(一)三年试卷共性
广东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命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按照《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重点考查了学科基础、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试题情景来源丰富,个别题目设置体现广东特色,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很好的发挥了生物学科的育人功能,注重实现其服务选才的价值,与高考改革中的“一核四层四翼”理念相吻合。
1.落实立德树人
广东高考生物试题精选素材,多以我国优秀文化与科学成果为背景材料。
2023年高考试卷中第1题“中国制茶工艺源远流长”、第2题“中外科学家经多年研究”、第15题“种植和欣赏水仙是广东的春节习俗”等;2022年第2题“我国自古‘以农立国’,经过悠久岁月的积累”、第19题“《诗经》以‘蚕月条桑’描绘了古人种桑养蚕的劳动画面”等;2021年第2题“‘葛(葛藤)之覃兮,施于中谷(山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节选自《诗经·葛覃》)”、第18题“太极拳是我国传统运动项目”等。在这些试题情景设置中弘扬了中华优秀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2.注重基础和学科素养的考查
2023年第7题考查呼吸作用,第10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等;2022年第3题考查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第4题考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等;2021年第3题考查生物的多样性,第6题考查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数量的关系等。
3.情境贴近生活、生产实际
2023年第8题以“空腹血糖是糖尿病筛查常用检测指标之一”为背景,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第6题以“某地区蝗虫在秋季产卵后死亡,以卵越冬”为材料,引导学生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022年第19题以“背景冬奥会”为背景考查内环境的成分,贴合生活实际。2021年第19题以人体缺乏尿酸氧化酶或导致出现尿酸为背景,既贴合生活实际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试题材料、设问新颖
2023年第17题miRNA表达量升高可影响细胞凋亡的原因;2022年11题以三组转基因小鼠中肿瘤小鼠的比例曲线为背景;2021年14题通过乙烯对香蕉的催熟过程。这些材料、设问新颖,试题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关注生态文明建设
2023年第21题考查生态恢复;2022年第21题以深海独特的生态环境为背景,让学生理解开发海洋资源具有的重要意义;2021年第3题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环境的改善为背景,第17题以我国政府在202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的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为材料,彰显了大国责任。这些试题情景多源于现实政策或相关探索,让学生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养成保护环境和低碳生活的责任意识。
(二)2023年试卷特性
与2021和2022年比,2023年多题考查新教材的变化,如第6题考查影响种群的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第12题B项考查细胞融合的新方法,第14题考查免疫过程,第15题考查火炬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等。这些更符合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评价体系,更能体现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三、命题启示
1. 重视对教材知识及其迁移和拓展。可以多考查对概念的理解,利用教材的讨论、课后的阅读材料,以及教材实验的拓展进行命题。
2. 挖掘科学史料。以此为背景,引导学生感受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文化自信。
3. 关注热点时政。以此为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培养主人翁精神的同时增强责任与担当。
4. 联系生产生活。生物源于生产生活,也可用于生产生活。以此为情境,可以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
总之,要注重情境创设,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同时要强调价值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