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智业天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官网
唯一热线:025-58601833

2023年高考英语考查的“核心素养”是“抛骰子”的能力吗?

责任编辑:  录入时间:2023-8-7  阅读次数:181

2023年高考英语考查的“核心素养”是“抛骰子”的能力吗?

——以新高考I卷英语语法填空为例探讨高考英语的难度、区分度及信度控制

英语研究员   冯向前

关键词:新高考I卷 语法填空 语篇分析 难度、区分度 信度 新趋势 守“正”纳“新”

 

今年高考一结束,大部分考生的第一个反应是:英语的阅读很难;难上加难的则是新高考I卷的语法填空题。为了比较冷静地判断这是一种新趋势还是一个偶发事件,我将用“语篇分析”的方法去逐个剖析这10个考点的难度、区分度及信度,并作出初略的判断。

一、新高考I卷语法填空题难度、区分度及信度分析

考点一览

原文呈现

语篇及考点分析

词形转换

Xiao   long bao(soup dumplings), those amazing constructions of delicate   dumpling wrappers, encasing   hot, ___56____(taste) soup and sweet, fresh meat, are far and away my favorite Chinese street food.

1.   56题的词汇难度过大

该句中的delicate**construction**是比较难的选修词汇;让首句更难理解的是后接的衍生词:wrap**wrapperscase*encasing

尤其难的是encase这个衍生词。首先,en-这个前缀在高中阶段应该是不怎么讲的。另外,字典也是把encase当作一个新词条来处理的,因为这个衍生词的含义与词根case并不是很接近,而且主要是用在被动语态中(见《牛津高阶词典》第672页)。如果“机械地”认为,只要是“词缀、词根”都见过,就可以毫无顾忌地“衍生”,这就太“本本主义了”。要知道,高考词汇是核心词汇,它们都具有非常强大的“繁殖力”。按照这种逻辑,大学就不用学英语了:绝大部分的词根、词缀在高中都出现过;语法就更不用说。

construction这个词的本义尽管不算太难,但在本文中却用得极度地灵活:指的是小笼包的外壳。这和它的本义“建造”几乎无关。

最后,还有一个“俚语”级别的短语:far and away这是专门用来强调最高级的。

一句话有5个难度超高的词汇,是不是过难?

2.   句子太长、太复杂

百上加斤的是,这个句子还在同位语those   amazing constructions of delicate dumpling wrappers中嵌入了非谓语动词的用法。而且非谓语动词正是那个超纲词encase

评价:这个考点如果采用《评价标准》中所提倡的“理解为先”的策略来解题的话,难度极高(估计在0.2以下)。估计绝大部分考生只能采用《评价标准》明确反对的“语法分析法”来猜:第一步找出句子的主谓结构Xiao   long bao... are ... my   favorite Chinese street food. 第二步再回过头来靠hot, ___56____(taste) soup   and sweet, fresh meat”中的并列连词and猜”词性。

我个人认为,这一题严重违背了《评价标准》中的“理解为先”的原则,难度超高、信度超低。这种盲目提高难度的方法应该不是常态。更可能是命题人失手。

不定式

 

连词

The   dumplings arrive steaming and dangerously hot. To eat one, you have to decide   whether  ___57___(bite) a small   hole in it first, releasing the steam and   risking a spill (溢出),     58  to   put the whole dumpling in your mouth, letting the hot soup explode on your   tongue.

赏析:这个不定式to bitewhether...or...结合得非常漂亮。

①decide后接不定式是初中的知识。如果直接出题,学生正好可以“蒙”对。但是一旦有了whether隔开就增加了干扰性。

whether...or...用法也很常见,如果直接考固定搭配也偏简单,体现不出I卷的区分度。于是,这个设点利用了一个比较难的非谓语releasing the steam and risking a spill进行干扰。

这两者合一起,该考点的难度估计可达到0.45~0.5左右。考生想确保得分就得动点脑筋了区分度非常好。

过去分词

Shanghai   may be the ___59___(recognize) home of the soup dumplings but food historians will actually point you to the   neighboring canal town of Nanxiang as Xiao long bao's birthplace.

赏析:这个考点也很漂亮

①recognize*是必修词汇,难度合适。根据空前的the及空后的home,考生很快就能判断出这里需要一个定语。

该设点的潜在干扰项是用形容词recognizable还是过去分词recognized,这需要考生结合上下文深入思考。(详见王稳老师的论文

介词&被动语态

There   you will find them prepared differentlymore dumpling and less soup, and the   wrappers are pressed  60  hand rather than rolled.

评价:这个介词与被动语态相结合的考点过于简单

该考点没有任何掩饰和干扰。只要学过被动语态的概念及构成,一看到are   pressed就能做了。难度估计在0.8以上,几乎没有区分度。

不定式&被动语态

 

代词

Nanxiang   aside, the best Xiao long bao have a fine   skin, allowing them ___61____ (lift) out of the steamer basket without   tearing or spilling any of ___62___(they) contents.

1.先分析第61题的“不定式+被动语态”

孤立地看,这个设点非常漂亮,它和第57空的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

①allow+后面常接不定式,直接考不定式太简单。

加上了被动语态形式就有了相当的难度:考生要在大脑中生动地还原出“吃汤包的场景”。

不过,它的优点也正是它的缺点:不定式考点和57空有重复之嫌;被动语态和第60空也高度重合。

 

2.62题的代词考点中规中矩,没啥可说的。

冠词

The   meat should be fresh with __63____ touch of sweetness and the soup   hot, clear and delicious.

评价:这个冠词考点真的要靠“抛骰子”答题!比第56题还奇葩,因为这里没有任何可供猜测的线索。

表面看,touch确实是个小学词汇。但是,稍微有点语体意识的出题人应该知道它作量词时就非常“文”而罕用了。它在《牛津词典》词条中排到了倒数第二位了。

我可以大胆地估计,绝大部分考生只能“发懵”。唯一的解题方法就是在几个常考的虚词之间“抛骰子”。所以,这个考点几乎没有任何信度和区分度。

词形转换

 

动词+ing

No   matter where I   buy them, one steamer is ___64____(rare) enough, yet two seems greedy, so I   am always left __65___(want) more next time.

64题的词形转换中规中矩,这里就不展开。我们主要分析第65空的非谓语动词wanting吧。

说实话,如果不做考点,这个词用得真的很生动。但是,一旦做了考点,如果学生在复盘时问老师:“为什么填wanting而不是to   want?

我估计没多少老师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不嗑巴。老师嗑巴的原因是这个语法项目远超“正确表达”阶段的要求。它要到“精确表达”及“生动表达”阶段才能掌握。也就是说这种用法主要是供欣赏用的,而不是拿来考试的,除非考生的英语水平达到了较高文学阅读级别,而且凑巧那个老师也很“牛”,才能一琴一瑟产生共鸣的。

评价:这是一个“偏题”。学生只能在wantingto want之间再一次“抛骰子”。

名词复数

0

为什么有这么多考点未覆盖?

这是许多老师和试卷研究者拿到新高考I卷后的典型反应。

估摸着原因有二:

前面的考点太重复,后面没法子布局。比如,非谓语动词考了4处;词形转换考了2处;被动语态考了2处。一共10个空,不留空白咋办?

选择文本失误。尽管这篇文章被许多的自媒体捧到了《滕王阁序》的高度,如用词华丽,句子很有韵律。但文本中的数、时态及句式太单薄。这么单薄的文本,如果在编辑时还坚守“原汁原味”的话,真的很难考查名词单复数、主谓一致及时态等。

评价:我们选择语法填空的文本时,尽量避免这种“华丽的陷阱”。

从句

0

时态

0

主谓一致

0

 

二、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文本华而不实、考点高度重合、答题要靠‘骰子’”的情况应该不是一种新趋势,而是一个偶发事件。在以后的命题中,我们应该守“正”纳“新”,命题时需要坚守“难得有理、区分有度、信度较高”这根底线,至少要创编出“稍高于新高考I卷标准的合格试卷!(笑)

所谓的“正”与“新”,请分别参阅下列论文:

1. 文本难度控制请参阅刘石磊老师的《结合2023年高考英语命题的新变化,谈谈对高二单命命题的设想》 

2. 文本来源、选材及设题创新请参阅丁继华老师的《2023年高考英语真题之阅读理解命题解读及反思》

3. 完形填空的词汇分层请参阅赵炉江老师的《2023年高考英语真题之完形填空语篇分析》

4. 语法填空设题技巧请参阅王稳老师的《2023高考英语语法填空考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