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智业天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官网
唯一热线:025-58601833

山积而高 泽积而长 ——洪泽蒋坝高三项目研讨会学习总结

责任编辑:  录入时间:2022-9-7  阅读次数:352

山积而高  泽积而长

——洪泽蒋坝高三项目研讨会学习总结

政治研究员   汪志宏

 

本次学习会引用杨总监一首诗:“六月精锐赴洪泽,高考研讨竞比热。昔日英雄建大坝,不阻今朝智成河。”此次交流会使我增长了不少知识,每位老师对自己的研发都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操作方式,不仅增进了同事们之间的交流,更加充实自己的研发工作。

研讨会首先进行的是小组讨论,我们文综组主要围绕约稿事项进行交流。关于约稿一般情况下采用项目谁负责谁约稿的原则,做好约稿内容的布局,根据不同使用地进行约稿。

政治组认为要培养好作者,对于作者的发展要按地区,特别是新高考,不同地区的试卷风格是不同的,于是我们要有目的发展作者,这样的好处是该地区的作者同时作为一线老师对本地方的考试风格、教育教学情况更为了解,能使我们试卷更加符合该地区的使用,这样不论是我们试卷的适用性还是价值来说都是有意义的。

历史组认为要提前做好布局,地理组补充到要做好双向细目表。由此可见,我们在约稿时要做好考点全覆盖,特别是主观题的考点不能重复,突出教学重难点,必要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作者约不同类型的稿件,比如有的作者善于写综合题,有的则善于写快题,有的善于写老高考题型,有的善于新高考题型等等。历史组还介绍道要善于培养作者,与作者的沟通不仅局限于写稿,她们的经验是:记住作者的生日,在他们生日的当天通过QQ等聊天工具向作者表达诚挚的生日祝福,其次在平时还关注作者的动向,例如关注他们的朋友圈,点点赞,聊聊家常等。这一经验是对细节的处理,让我们增进了与作者的感情,这样与作者约稿时哪怕作者忙不过来他们都会第一时间接稿,也会尽心尽力高质量完成稿件。

最后对于稿件的处理,政治组认为要分好几个步骤,首先查核,包括来稿试题的原创性、多样性、总体布局以及是否与我们题库重题等问题,如果查有问题第一时间反馈意见,要求作者修改或者重新换题;其次试题排序,是否按照教材知识点、是否按照高考真题排序习惯有序布排知识点,这项工作是基于我们从事的是原创模拟卷研发,既然是模拟,当然模仿的是高考,高考试卷就是我们研发的指挥棒;再次材料布置是否重复,材料来源是否得当,特别是对于材料我们要初步审核,陈总在命题选材时强调,材料的科学性、政治性方向、价值观导向等特别要注意,比如今年教材插图问题,就给我们提了一个警醒。做好这些可以将来稿登记入册了,进行到下一个环节——一审。

会议的第二项是各组和各项目代表发言,充分讨论审稿要点。

陈总首先指出我们要做好教材研究。众所周知,高效课堂得以实施的重中之重基础中的基础就是扎扎实实研读教材。作为老师,大家都知道,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凭借,我们只有深入的理解教材 ,精准地解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让我们的课堂灵光闪现,新意不断,也才能使孩子们入情入境,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言意兼得,不断提升个人素养。那么,现在的我们作为研发人员,我们的研发工作更是如此。对于读教材,我想应该这样,首先研读目录,做到心中有结构;其次深耕细读,读出自己感悟;再次对于知识点系统化整理,不可以以偏概全。同时,在研究教材时可以在网络上关注一些培训活动,在云交流中尽可能地参与其中。

接着杨总监对审稿提出几点建议,一是要把握试卷难度问题。他举例说道,比如一轮与二轮复习使用卷要有明显差距。我们的试卷研发的难度有年级的差别,高一、高二、高三,随着年级的升高试卷难度是要有梯度的增加,这是纵向看;从横向来看,比如高一的产品周测、单元卷、月考期考等难度是依次增加,高二中的学考难度,是在单元卷和月考之间,而高三的产品更为复杂(如下表):

年前

一类:周测、单元卷、滚动卷

二类:联考、分科综合(这类试卷是要比一轮高一点,二轮复习卷低一点)

三类:模拟卷

年后

冲刺卷、猜题卷、最后一卷(这类试卷一般是越难越好)

除此之外,试卷难易度还有地区的差异、学校的差异。二是关于研发环节,我们要严格遵守公司研发流程——“六审六校”,每一流程要签字,这里要注意一点的是,签字不是形式而是责任,何为责任?那就是你所从事这流程做什么,要严格落实到位,切不可走马观花,签字完事。三是要注意新老教材更替,对于项目研究要严谨,其中项目包括版本问题,即教材新老、高考、ABC版等,关注目录、范围,在此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遵循合理性为第一原则,不能把好调性作为第一原则,尤其在单命组卷过程中更要牢记这一点。最后要注意学科标准问题,学科标准要具有一致性,例如研发程序、试卷质量、不同试卷同一人、同类试卷不同人等等,都要做到统一标准,这样才有规范,有整体思维,按照我们哲学话来说,把握好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不能只有差别没有统一,也不能只有统一没有差别。

随后各组代表就审稿问题作了交流,语文组就一审和二审工作强调要着重讨论,一份试卷全组或有几个老师参与,这就像教学中的集体备课,集中众智,凝聚共识,试卷最后定稿,作为主审老师要仔细做一遍题,这样能够确保试卷的科学性。数学组认为试题答案要优化,防止复杂化,尽量简洁处理,不仅数学答案,我们政治高考官方答案都有严格的数字要求,防止答案长篇阔论。英语组介绍到一是注重素材积累,平时在浏览网站时,看到好的素材就把复制下来,建立一个素材大文档,这样在试题研发的时候,就不会到处东拼西凑找素材,这样能节约研发时间成本,二是根据外审老师特点安排稿件外审,比如有的老师对于试题的科学性把握较好,有的是对试题布局较好,这样根据自己本卷的欠缺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外审,这样可以做到互补,再次就终审问题,他们认为要放空心态将试题重做一遍。

物理组就互审工作作了重点发言,他们认为作为主审老师要正确对待互审老师意见,要有包容性,按照我们政治术语来说,包容性就是要海纳百川,兼收并蓄 ,其实每一个人都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盲点,这时候互审老师就可能帮助我们将之补齐,特别有的时候甚至整道题需要替换,这需要主审老师善于接纳意见,干脆果断地换题,当然有时候互审意见不一定是正确的,这需要主审老师善于甄别,或者要坚持自己意见。化学组在谈到研发是要具有三种思维:怀疑思维、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我认为所有作者来稿要有怀疑精神,如爱因斯坦所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则需要创造性想象力,往往意味着新的角度新的可能,往往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大哲学家狄德罗曾经说过:“怀疑是走向哲学的第一步。”所以,“质疑”的问号,才是打开新思想、新征程的入门钥匙,要创新就必须对来稿或者说作者的想法加以怀疑,善于发现他们的不足,但是我们的怀疑是要有根据的,这个根据就是上面所说课本基本理论,也是基于这一点,要有怀疑精神必须有扎实功底,否则那就是乱弹琴了。关于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从我们逻辑学来说,发散思维对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从不同层面进行分析,从正反两极进行比较,因而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可以产生出大量的独特的新思想。集中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的思路朝一个方向聚敛前进,从而形成唯一的、确定的答案。例如7+4=11,这就是聚合思维,而如果问:“还有哪些数相加也为11呢?”这就有多种结论,这就是发散思维,这种思维更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生物组着重谈到新人培养问题,这是解决组内研发压力问题,她们认为要做好传帮带工作,这里她们提醒我们,千万不可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想法,要大胆地去帮助新人,教会新人,需要有大情怀。其次她们还强调,提前做好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其实做规划一直以来是我们公司一个优良传统,不论是工作日志还是每周、每月甚至全年,我们都是有计划的,在此我们要做好个人有个人的计划、组有组的计划。

政治组就审题问题作出介绍,我们认为一要逐题修改,要注意每一题的科学性、难易度和原创性,二是修改设问,注意严谨性,避免单一性,举个简单的例子,选择题十二题不能全部都是“这表明”,三是合理设置错误选项,对于不选的选项迷惑性问题要根据试卷的难易度合理设置,若是难度小的,错误选项设置明显,一看就不选,若是难度大的,则错项要有迷惑性,最好能带偏学生思维,让他跳进我们为他设置的坑,最后也就新人培养问题作了补充,认为对新人要“压”,这里的“压”不是打压,而是不断地加大学习难度,仅仅“压”还是不行,还要指导,我们组的做法就是,针对新人在试题研发中出现的问题,不仅要明确指出来,还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这样他就有比较,好找差距,仅仅靠个人慢慢去悟,时间不等人。历史组就用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即贾家,史家,王家,薛家打了个比喻,何为“贾”就是要假借一线作者的智慧;何为“王”就是要看一线作者来稿有无网题,初审时看整套试卷的网络结构,何为“史”就是看史料是否符合历史事实,何为“薛”就是削减稿件不合理、超范围的东西。紧接着他们还指出我们要带着情怀去做试卷,对试卷要有家国情怀,对得住自己、对得住公司、对得住全天下学生,一个产品不能没有情感,我们要有团队精神,要有敬畏之心,这是告诉我们一个产品要有灵魂。地理组就试卷的选材、做题和创新作了补充。

总之,本次外出研讨学习使我感到很荣幸,从各位发言让我深刻感受到他们对研发的热爱,对工作的执着,对自身专业素养的追求,也使我更加明白,学习是活的一部分,让我及时找到不足,“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