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智业天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官网
唯一热线:025-58601833

弘扬浩然正气,努力实现高考导向作用与教育目标的一致 ——对2022全国乙卷的一点浅见

责任编辑:  录入时间:2022-6-27  阅读次数:199

弘扬浩然正气,努力实现高考导向作用与教育目标的一致

——对2022全国乙卷的一点浅见

智业天成   历史研究员   张生莲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高考作为连接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枢纽,在“考试育德”“考试育人”功能的发挥上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2022年全国乙卷的命制体现出我国教育部门认真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新课标为依据,落实新教育理念,紧扣时代主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考查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和核心价值,服务教育教学,突显学科的文化意涵与教育功能。试卷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注重整体设计,科学性与思想性并重,把中国史与世界史置于人类文明演进历程中加以反思与考查,反映出世界背景下中国与中国视野里的世界。试题材料选取的范围广,视角新,内容多,且援引多部历史专著的史料和观点,充分体现了学科的专业性、科学性、前瞻性等特点。大气厚重的历史底蕴,深入浅出的话语表达,以小见大的人文视域,恢弘博见的结构认知,反映出我国高中历史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整套试卷布局合理,难易适中,对中学历史教学具有良好导向作用。

一、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所系,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试卷从多角度考查考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第21题通过考查西周青铜铸造繁荣的原因,落脚于考生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认识与理解;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的根和魂,第25题通过唐朝的书法,让学生深入领会大唐文化的博大精深,时代风尚的阳刚筋键。命题者通过此类试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的历程”,不断丰富审美体验,不断提高审美品位,不断增进审美素养,旨在立足优秀传统文化考查,增强文化自信 ;第26题通过宋朝通判的设置,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的理解;第42题通过考查儒家思想对东汉政治治理的影响,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和文化观,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团结 。

二、弘扬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力量之源。2022年全国乙卷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考查,从不同角度凸显了时代主题,强调了对党史、革命史的学习、理解。第30题通过考查中国共产党对其政策的调整,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担当;第31题通过对北京郊区男户主职业占比变化的考查,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第47题通过毛泽东对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视,考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的深刻理解,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凸显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

三、强调世界意识与国际视野

文化交流推动文明进步,只有开放才能不断发展。试题注重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考查,注重吸收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培养学生开放包容的胸襟。第32题通过考查雅典城邦政治,加强了考生对文化多元性的理解;第33题和34题通过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及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德国的发展,展现近代以来世界历史的密切关联与相互影响,等等。以此引导考生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人类文明的共融性和多元性。

四、 贴近教学实际,加强与教材联系 

1.注重考查主干和重点

2022年全国乙卷以学生为本,紧扣课标和教材,考查考生所学的主干知识,如中国古代的社会教化、明清商品经济的繁荣,以及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历程和具体表现等;中国近现代的革命历程、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理论与实践、改革开放等;世界历史中的文明起源、人文思想的发展、工业革命等内容。同时,也注重中外历史综合性内容的考查,如第41题20世纪60年代中日的技术引进,试题以主干知识为载体,考查考生的学科关键能力。

2.试题在价值理念上与新教材一致,注重体现新课标精神

第42题就呼应了教材中“探究性”课程的设置理念,该题任务设置与考查目标遵循教材活动课的理念,强调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完成任务的过程则包括梳理资料、选定研究主题,拟定研究提纲等,最终提出自己对探究主题的见解。这一过程对活动课而言,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对考试而言,则是综合考查考生的核心素养水平,二者殊途同归,相辅相成。

3.落实双减政策,引导教育改革深化,回应时代需求

试题紧扣主干知识,保持稳定。 试题在知识覆盖比较全面的同时,紧扣教材主流主干知识,引导师生在教与学中关注时代整体特点与知识线索。

五. 注重考查学科思想方法 全面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试卷整体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营造情境,引导考生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本质。对时空观念的考查也贯穿了整张试卷,强调把历史事件或者现象置于具体历史时空框架下进行理解和解释的基本素养。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试题从多种角度全面考查考生对唯物史观的运用和理解。第27题通过明后期江南的风气变化,使学生认识到思想意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第29题通过五四前后对“新、旧”文化认识上的变化考查有了马克思主义,有了辩证法,便有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鉴于题型功能,试卷主观题部分集中考查核心素养的高阶水平。这部分试题通过不同方式、不同梯度的设问,考查考生依据唯物史观、综合运用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的方法,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作出合理解释的关键能力。例如第42题运用历史材料,探究历史问题。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教学中必需落实的学科目标,也是等级性考试的考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