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的新动向及对语文命题工作的导向作用
语文研究员 范学舜
总览今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甲卷、乙卷,新高考I卷),总体上看,2021年高考语文命题继续沿袭了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的特点,即体现核心价值、全面育人的鲜明导向;依托高考语文的学科特点,紧紧扣住时代主题、时代精神;多方取材,巧妙设题,让考生在解题作答的过程中接受思想的启迪、文化的熏陶。但是,如果细心比较,仍会发现,今年的高考题,仍出现许多新变化。
1.现代文阅读选材
试卷紧紧扣住时代主题、时代精神,多方取材,巧妙设题,阅读材料内容涉及“数字人文”“粮食增产”“爱国情怀”等方面,让考生在解题作答的过程中接受思想的启迪、文化的熏陶。试题通过精神滋养、文化浸润、立体渗透,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自然融入在阅读中。今年的现代文阅读,既体现出对前几年命题上的传承,又体现出变化与创新。
(1)2020年和2021年论述类文本选材
年度试卷类型 | 论述类文本材料种类 | 年度试卷类型 | 论述类文本材料种类 |
20年全国甲卷 | “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 | 21年全国甲卷 | 《<中国目录学史>导读》 |
20年全国乙卷 | 《实物的回归: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 21年全国乙卷 | 《从人文计算到可视化——数字人文的发展脉络构理》 |
20年全国丙卷 | 《谈谈<古文观止>》 | ||
20年山东新高考卷 | 历史地理学 | 21年新高考I卷 | 朱光潜《诗论——拉奥孔》;钱锺书《读‹拉奥孔›》 |
传统文化1篇,社科学术性2篇,社会热点1篇。 | 社科学术性论文2篇,社会新科技1篇 | ||
结论 | 从近两年的论述类文本来看,选材稳定,以社科类学术性论文为主,社会热点或前沿新学术论文较少。 |
命题启示:论述类文本选材应以社科类学术性论文为主,也应该选社会热点或科技前沿新学术论文。
(2)2020年和2021年实用类文本
年度试卷类型 | 实用类文本材料种类 | 年度试卷类型 | 实用类文本材料种类 |
20年全国甲卷 | 非连续性文本:新基建 | 21年全国甲卷 | 科技类《水的密码》 |
20年全国乙卷 | 非连续性文本:扶贫攻坚 | 21年全国乙卷 | 非连续 粮食安全 |
20年全国丙卷 | 访 谈《钟南山:苍生在上》的写作 | ||
20年山东新高考卷 | 无 | 21年新高考I卷 | 无 |
结论 | 非连续性文本,涉及现实热点的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仍然是主体,今年又出现了科技说明文。 |
命题启示:① 实用类文本的选材也要关注社会热点,注意价值导向。②文本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有非连续性文本、访谈、科技说明文、人物传记等多种形式。
(3)2020年和2021年文学类文本
年度试卷类型 | 实用类文本材料种类 | 年度试卷类型 | 实用类文本材料种类 |
20年全国甲卷 | 小说:书匠(节选) | 21年全国甲卷 | 散文: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 |
20年全国乙卷 | 小说:越野滑雪 [美] | 21年全国乙卷 | 小说: 秦琼卖马 |
20年全国丙卷 | 散文:记忆里的光 | ||
20年山东新高考卷 | 散文:建水记(之四) | 21年新高考I卷 | 小说:石门阵 |
结论 | 近两年的文学类文本,小说散文两种文体都有,以小说居多。 |
命题启示:①就作品形式而言,应兼顾散文和小说。②就作品来源而言,以中国作家作品为主,也应有外国作家作品。③ 新高考与新课标试卷,哪个出小小说,哪个出散文,没有固定的模式。
2020年和2021年文学类文本设题方向的改变
年度试卷类型 | 文学类文的本设题形式 | 年度试卷类型 | 文学类文本的设题形式 |
20年全国甲卷 | 8.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 9.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 21年全国甲卷 | 8. 作者访问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为什么会联想到达吉雅娜? 请谈谈你的看法( 6 分) 9.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请简要分析。( 6 分) |
20年全国乙卷 | 8. 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9. 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 21年全国乙卷 | 8.王超杰为什么选择《秦琼卖马》的唱段,且唱得壮气不足?请简要分析。(6分) 9.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成岳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6 分). |
20年全国丙卷 | 8. 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9. 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 | ||
20年山东新高考卷 | 9. 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4分) 9.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6分) | 21年新高考I卷 | 8. 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 (4分) 9.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
结论 | 从考察角度而言,涉及作家风格、作品构思与布局、人物心理分析、语言(词语)理解 、信息概括、技巧与效果等。但不同年度之间,考察角度基本不同。 |
命题启示:①应摒弃套路思维,全面把握文本,从风格、谋篇布局、人物、技巧、语言等多方面命题。②应多研究高考试题,特别是上一年的高考试题,避免命题角度上的雷同化、套路化思维。
2.古诗文阅读材料
今年古诗文阅读材料的选材,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就文言文材料而言,一改过去的传记类材料,甲卷、乙卷和新高考I卷,分别选了《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内容上涉及对外交往和治国理正。正与当前我国的国际国内形势相契合。就是个而言,一改诗歌阅读一统天下的旧历,出现了诗、词两种文本行形式并存的情况。其中,甲卷为诗歌《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中》,乙卷为词《鹊桥仙·赠鹭鸶》,新高考I卷为唐诗《寄江州白司马》。
命题启示:①因为今年文言文命题材料的改变,给文言文命题工作带来挑战和困难,因此,研究人员应多用些时间阅读《宋史纪事本末》、《通鉴纪事本末》之类文历史资料,再熟悉资料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选材,更好的命题。②诗歌阅读命题,选材上应选诗、词、散曲等多种体裁,避免单一性。命题角度上,应保持技巧、手法、形象、语言等多角度设题,应涉及鉴赏和评价等。
3.语言文字运用
语言文字运用试题依托于两则语料,将成语、句式变换、病句、补写语句、概括信息等内容,纳入相应的语言情境中综合考查。如全国新课标乙卷语言文字运用II给出一段关于水果含糖量和糖尿病人正确食物摄取的语料,所设计的两道题目一为常规的补写,一为概括文段内容。两道题目都要求考生回到材料提供的语境中思考,这种考查方式更贴近生活实际。从命题趋势上,出现了新课标卷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向新高考卷转向的变化。
命题启示:①新课标卷语言文字运用试题与新高考卷没有严格的形式区别,只要大致形式一致即可。②考点上应避免亦步亦趋的套式思维,只要符合考纲的考点,形式上应有创新。
4.作文。
与2021 年相比,一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命题形式,淡化了情境设计,改变了实用文(发言稿)方向,以新材料作文的形式出现,突出考生的个人感悟和行文的思辨性。作文材料仍然关注时事,注重价值导向的引领作用。
命题启示:①应保持作为形式的多样性,如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漫画作文,甚至可以出现命题作文或本命题作文。②作文材料,应关注社会热点,注意价值导向作用。③应注重考生的个人感悟和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