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智业天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官网
唯一热线:025-58601833

谈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在高考真题中的体现——浅析21年高考全国乙卷理综物理真题 -何汇

责任编辑:  录入时间:2021-7-2  阅读次数:260

谈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在高考真题中的体现

——浅析21年高考全国乙卷理综物理试题

物理研究员 何汇

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是合并原有的全国Ⅰ、Ⅱ卷,适用于安徽、河南、陕西、山西、江西、甘肃黑龙江、吉林、宁夏、青海、新疆和内蒙古等12个省,是所有试卷中范围最广,参考人数最多,地域分布最广,命题的难度较大的一份试卷。试卷结构和往年全国Ⅰ、Ⅱ卷理综一致,在题型和分值设置完全相同。包括了选择(单选5题、多选3题)、实验(力学、电学各一题、“力”小 “电”大)、计算题(力、电各一题)和选考(两题)四部分,共计14道题。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计48分;实验题共计15分;计算题32分;选考题15分,总分110分。选择题的考查注重体现定性和半定量要求;实验题本着“来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的原则考查知识、方法的“迁移”能力,难度适中;计算题分层设问,难度设置力求合理梯度,有较高的区分度;两个选考模块力求难度设置、运算量一致,难度中等。知识点分布及分值如下表:

题号

题型

分值

试题内容

14

选择题

6

动量及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15

选择题

6

静电场中力和能量问题

16

选择题

6

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

17

选择题

6

近代物理衰变、半衰期

18

选择题

6

天体运动

19

选择题

6

动力学综合

20

选择题

6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21

选择题

6

板块结合图象问题

22

实验题

5

研究平抛运动

23

实验题

10

          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24

计算题

12

功能关系、直线运动

25

计算题

20

       电磁感应的动力学综合问题

33

选考题

15

选修3-3

34

选考题

15

选修3-4

   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理综物理试题突出对重点知识的考查,兼顾一般知识;命题与生活实际、科技生产、现代物理相联系,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试题依托高考评价体系、聚焦物理核心素养,发挥了高考试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突出特征:

1.注重基础、突出主干,强调基础性,考查物理观念素养

试卷中的部分情境和素材比较常规,试题突出考查常规方法,淡化特殊技巧,较好体现了以知识为载体,以方法为依托,以能力为考查目的的命题导向。大部分试题不避老面孔,只有部分题目有新意,大部分的考题是对物理基本概念和基础规律的考查,以及运用基本规律进行基本运算的考查。例如:

第14题以最常见的小车、弹簧和滑块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考查学生对系统的动量和机械能守恒条件的理解和应用;第15题以一负电荷与接地金属板间形成的电场,考查对电场强度、等势面、电势能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第16题是带电粒子在圆形有界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问题,该题也是一个平常教学中最常见的一个模型,目的就是考查学生对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问题的基本方法的掌握;第17题以常用放射性现象为研究对象,考查学生对半衰期的理解和应用。

2.加强运用数学图象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考查科学思维素养

物理图象是描述物理规律最简洁的语言,运用物理图象解题,也是一直以来高考命题的一大特点,本次试题中较好的体现了这一特征。例如:

第21题通过拉力与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要求学生能从中分析出物块及木板在整个过程中的一些受力和运动的特点,结合图象获得关键信息,再结合牛顿运动定律分析推理解题;选考题部分的选修3-3第33题(2)通过理想气体的p-V图象呈现经历的一个循环过程,要求学生必须能综合理想状态方程结合图象获取气体关于压强、体积、温度的一些变化信息。均体现了对学生从图象获得信息,分析综合、逻辑推理的综合能力

3.注重实验能力的考查,强化应用创新,体现新课改理念,考查科学探究素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能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设计、创新等各种能力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很多物理概念的引入,物理规律的总结都依赖于实验,因此对实验能力的考查也是这次联考的重点。

实验题不仅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掌握,还要求学生灵活运用。

如第22题属于学生实验部分中常见的内容,以小球平抛运动为背景,考查基于观察和实验,获取和处理信息,利用科学探究素养得出结论。在数据处理时使用了建立图象的方法,注重实验能力的考查,能够体现学生在新情境下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一定的物理思想;第23题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考查基本实验方法的基础,从实验方案和电路图的设计、实验器材的选择、运用图象分析问题以及有效数字等方面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实验素养,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最后又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误差的分析和反思,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素养。

4.渗透物理思想,突出物理方法,考查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

试题突出对物理学的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尤其强调运用物理的思想和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如物理解题的三大基本方法: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相结合的方法,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方法、动能定理和功能关系的方法,在试题中有很好的体现:如试题第19题、第20题、第24题、第25题。试题给学生提供展示物理思维过程的机会,体现了对物理建模能力的考查,体现了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和应用能力的考查,体现了应用多种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能力的考查,体现对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的考查。

     本着立德树人,在高考题中渗透科学态度与责任中的科学本质、态度及社会责任等要素。例如第17题考查医学中的放射性核素,第18题以“黑洞”为出题背景,第24题以篮球运动为材料出题等无不体现让物理走向生活、贴近生活,与生产生活、科技前沿相结合的趋势,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科技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