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智业天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官网
唯一热线:025-58601833

2023和2024新高考I卷和II卷语法填空命题趋势分析

责任编辑:  录入时间:2024-7-24  阅读次数:119

2023和2024新高考I卷和II卷语法填空命题趋势分析

南京智业天成   英语研究员  孙瀚林

语法填空题,这种命题形式将过去以句子为核心的语法单项选择变成以语篇为核心的语法填空。这一转变体现了新课改由语法知识到语法技能的语法教学观念的转变以及当今高考英语改革的趋势:突出语篇,强调在语篇中测试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根据考纲说明,对语法填空题型约定了命题素材为短文形式。要求如下:在一篇220词左右的语言材料中留出10个空白,部分空白的后面给出单词的基本形式,要求考生,阅读下面材料,在空白处填入1个适当的单词或括号内单词的正确形式。

2023-2024年高考英语语法填空试题分析

年份

试卷

类型

话题

考点分布

2024

新高考

全国I

238

文章主要介绍了一个位动态温室,并详细描述了该温室的设计、功能、以及它如何与丝绸之路的历史和丝绸之路花园相结合。

提示词7

56. 考查词词转化为名词  57. 名称转化为形容词    58. 不定式作目的状语    59. 形容词作表语    60. 考查一般现在时态    61.冠词    62. 名词复数    63. 介词    64. 定语从句    65.考查形容词转化为名词

 

新高考

全国II

212

文章主要介绍了中国明代戏曲家汤显祖与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点。

 

提示词7

56. 定语从句 57.名词复数    58. 时态和主谓一致 一般过去时态)   59.介词    60. 过去分词 作非限定性定语 61. 被动语态(一般过去时态)    62. 形容词转化为名词    63. 不定式位于形容词后作状语  64.现在分词短语作伴随状语    65. 并列连词

2023

新高考

全国I

205

文章介绍了中国美食——小笼包,讲述了小笼包美味,发源地以及制作方法等等。

 

提示词7

56. 考查名词转化为形容词    57.考查疑问词加不定式作宾语    58. 连词 59. 考查过去分词作定语   60. 介词    61.不定式的被动式作宾语补足语    62. 考查形容词物主代词    63. 冠词   64.考查形容词转化为副词    65. 考查现在分词作宾语补足语

新高考

全国

209

 

讲述了作者在柏林动物园教英语。

 

提示词6

56. 考查动词转化为名词57. 考查名词转化为形容词58.介词   59. 冠词60. 考查动名词 61. 名词复数62. 表语从句    63.副词 64.连词    65. 考查一般过去时态

 题型解读

作为高考新题型的语法填空试题,近年高考英语该题型具有下面这些特点:文章以记叙文和说明文为主,文章长度控制在220词左右,有增加趋势,10道题中,有67个试题给出提示词,考查的要点分为词法和语法两部分,词法部分包括:1)词类的转换,结合语境考查给出的提示词的名词、形容词或副词变化;2)介词的固定搭配,名词的复数形式及运用;语法部分包括:时态和语态的综合运用,非谓语动词,各种从句等。

从近年高考的语法填空试题看,给出提示词的考点主要包括:词类的转换(名词与动词的转换,形容词与副词的转换);形容词比较级与最高级的变化;名词单复数的变化;动词的时态语态、情态动词和虚拟语气、谓语动词与非谓语动词的变化等。给出提示词考点多为实词,所填写的词汇根据语境和短文或对话内容可以是13个单词。挖空分布均匀,考点的安排注重多样化。不给提示词的考点主要包括:连词(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介词(动词与介词的搭配、介词与名词的搭配、代词和冠词等。 

20232024语法填空的共性

1. 选材趋向于中国传统文化或者中西方文化的结合;

2. 四次考试都涉及介词、名词、时态和非谓语动词;

3. 每次考试都有新颖独特的比较难的考点,如2024全国一卷第63stands as,考查介词as。“stand as”是“作为......而存在”的意思;2024全国二卷第62visibility2023全国一卷第65be left wanting

4. 在从句中定语从句考的概率最大,其余名词性从句、连词和冠词也常考。 

如何备考2025年高考语法填空

根据近几年高考语法填空考点,我们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训练,在分析讲解各种语法的同时,可以配备单项选择、单句语法填空、单句或者短文改错以及短文语法填空,材料可以选自课本或者网络等。

1.非谓语动词,包括不定式各种形式、动名词和现在分词各种形式和过去分词。

2. 动词的各种时态,包括被动和主动等;

3. 冠词、代词和连词(包括从属连词和并列连词)等;

4. 各种从句,包括定语从句、祈使句、名词性从句和同位语从句等;

5.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包括比较级和最高级;

6.数词的用法,包括序数词以及其特殊用法;

        7.各种词形变换,包括名词复数,名词所有格,动词、形容词转化为名词;形容词转化为副词;名词转化为形容词、动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