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新高考全国Ⅰ卷文言文阅读理解题比对分析及命题趋势分析
南京智业天成 语文研究员 耿红霞
摘要:本文通过对2022年、2023年和2024年新高考一卷语文真题中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的比对分析,探讨了高考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的命题趋势。文章从选材形式、分值比重与题型分析、试题内容分析、考查重点的变化及命题趋势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旨在为命题工作者的命题提供参考,促进文言文命题工作策略的优化。
关键词: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命题趋势;试卷分析
一、引言
文言文阅读理解作为高考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命题趋势一直备受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通过对2022年、2023年和2024年新高考一卷语文真题中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的比对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这一专题的高考命题的规律和趋势,为命题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选材形式、分值比重与题型分析
1. 选材形式;近三年的文言文阅读专题的选材形式出现了一些变化。2022年以前,所选材料都是单文本形式,而2023年至2024年,则都选择了双文本形式,显示了考查形式上的创新。
2. 分值比重:文言文阅读部分在整个试卷构成中的比重有增加的趋势。2022年至2024年文言文阅读专题在整份纸卷中的分值分别为:20分、20分、22分,其比重在增加,这预示着其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3. 题型设置: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的题型主要包括选择题、翻译题和简答题。通过对近三年试卷的分析,可以看出题型设置基本保持稳定,但在具体的题目设计和考查内容上有所调整,其中最大变化体现在第10题,对文言断句的考查形式发生变化。具体来说,2022年以前,都是提供四个划分好朗读节奏的选项,让考生选择句读划分正确的一项。一般情况下,每个错误选项中会有两处错误。而近两年的考查形式和2022年则完全不同,虽然看上去仍然是选择题,但事实上是让学生自己去断句了,题目提供八处可供选择的地方,其中有三处需要断句。以前学生即使看不懂句子内容,但根据提示和解题技巧,运用排除法能比较容易地选出正确答案,而这种新的考查形式,学生则很难通过解题技巧来准确找出需要断句的地方,这应该也是新高考一卷反套路比较成功的一处了。
三、试题内容分析
1. 2022年试题内容
材料选自《战国策》,选取的是孟尝君靠着自己高超的游说策略说服赵国燕国出兵救魏的故事。《战国策》中的文章是中学教材中的常客,叙事性强,适合中学生阅读,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很多都是我们学生感兴趣并应该学习的,应该说比较贴合学情。
2. 2023年试题内容
考查材料变以往单一文本为复合文本。材料由两段文言文组合而成,分别选自《韩非子•难一》和《孔丛子•答问》。两则材料在内容上紧密关联,聚焦于“赏罚”问题,展现了法家和儒家主张的差异以及两家立论驳论的交锋。对于赵襄子赏赐高赫的事件,孔子肯定,韩非否定,孔鲋否定之否定,既体现批判性阅读理念和思维深度,又渗入了黑格尔关于认知方法论的理念。
3.2024年试题内容
试题材料也是由两段文言文组合而成,材料一节选自《资治通鉴· 汉纪》中李陵请命抗击匈奴、战败后投降的一段;材料二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是王夫之针对《资治通鉴》所记载的李陵事迹而作的一段议论。两则材料,在内容上深度关联,所述史实清晰晓畅,所议事理简易明了,然而由于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对李陵之降便形成完全不同的判断。
四、考查重点的变化及命题趋势分析
1. 考查重点
文言断句、文言实词、翻译句子及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对信息进行筛选概括等方面的能力仍然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且以后依然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2. 考查重点的变化
文言文考查重点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考查形式和难度要求上。比如,第10题,文言文断句考查形式的变化使考生无法依靠答题技巧得分,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理解断句。试题出现4种类型得分——0分、1分、2分、3分,区分度得以提高。此外,考生要在“可断可不断”与“非断不可”之间要做出正确取舍。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四处及以上不得分。这样的考查方式就比之前的考查方式从难度上来说要大多了。第11题,2022年试题中的文化常识选择了学生常见的“寡人”“百乘”等常见文言词,选项中关联了初中教材中《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内容,这就比之前的考查难度降低了不少。而2023年试题的四种选项中,两个选项考查了文学常识,两个选项考查了文言实词,且都直接与课本或是现代常见的说法相比较,实现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迁移的双重考查,且考查难度适合绝大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2024年试题四个选项考查了三个文言实词和一个文言虚词。文言虚词新高考之前基本没有考查过,这次考查了,可以说也代表了文言文考查的一个新的趋势,以后也许会考查特殊的文言句式等其他文言现象,这些也都在学生平时学习的重点范围内。这一题也充分体现了教考衔接这一新的高考考查特点。第14题,近三年都采用简答题的形式来考查,2022年问孟尝君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是什么,2023年问子鮒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2024年则用其中一则材料中的事实来分析另一则材料中的观点。题目综合性越来越强,不仅考查了理解分析能力,还考查了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难度加大了很多,所以24年分值比去年增加了2分。
3. 命题趋势分析
从以上对近三年的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的考查分析来看,文言材料的选择上,选择范围趋于多样性,经、子、史、集等经典著作都可以作为考查材料,形式上可以是单文本,也可以是复合文本,但估计以后会以复合文本为多,因为这样组合材料有利于综合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体题型上,第10题的考查形式近几年将会继续以这种形式进行考查。第11题,形式不变,但内容上可能会考查更多的诸如文言虚词、特殊文言句式等文言现象。第12题,考查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述,将会更注重对文中细节的把握和对作者观点的理解。第13题,依然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注重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特点的把握和对文言文翻译技巧的掌握,但难度不会太大。第14题更加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这是高考考查的重、难点,从5分的分值上也可见其重要地位。
五、结论
通过对2022年、2023年和2024年新高考一卷语文真题中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的比对分析,可以看出高考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的命题趋势是注重综合素质的考查,强调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突出文化理解和思辨能力的考查,重视文言文翻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这种趋势不仅反映了教育改革的方向,也为命题工作者提供了明确的出题方向。
参考文献:
1. 2022年新高考一卷语文真题及答案
2. 2023年新高考一卷语文真题及答案
3. 2024年新高考一卷语文真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