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智业天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官网
唯一热线:025-58601833

从2024年高考真题出发谈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选择题的命题启示

责任编辑:  录入时间:2024-7-17  阅读次数:146

2024年高考真题出发谈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选择题的命题启示

南京智业天成  政治研究员  黄芹

2024年的高考早已落下帷幕,但是高考中的每一道试题给命题人的启示和思考将是深远而持久的。由于高中政治命题涉及内容众多,在这里,我仅根据2024年高考真题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册的选择题谈一点我的思考。

选择题出题的目的在于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素养的培养。我将其考核的目标大致分为两类

1.要求考生能够对题肢本身所涉及的知识的正确性作出辨识。例如

2024年安徽卷第1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  

A. 开创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B. 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C. 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

D. 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

2024年湖南卷第1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数以万计的仁人志士失去了宝贵生命。新中国成立前夜,开国元勋们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1949101日,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新中国的诞生 B

①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②表明中国消灭了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

③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前提条件,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

④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这两道题都是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考查难度不大。两题的四个题肢所涉及的知识都是教材内容的直接呈现,学生通过记忆就可以通过排除法选出正确选项。

给我命题启示:

1情境材料的选择上:避免无用信息,文字简明扼要;有真实依据,材料内容科学可信;语言表达清晰。

2选项设置上:应是教材中同质但互不相关的知识点或原理;题肢字数、语言语法结构表达尽量一致;干扰项要有似真性,与正确选项逻辑要一致。

 

2.要求考生能够借助题目信息和逻辑思维,正确理解题肢与题干之间的对应关系,明确题肢是否切题。例如

2024年辽宁/吉林/黑龙江卷第1 下列对“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A 

“两个必然”: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就是现在所说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

“两个决不会”:

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①两者都依据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阐释社会形态的更替问题

②两者都论证了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但过程是漫长的

③前者揭示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后者揭示其实现的条件性

④前者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方式,后者反映社会形态更替的实现方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024年湖南卷第2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以来,我国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从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到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有力维护公平正义,到颁布新中国首部民法典护航人民美好生活……沉旬旬的成绩单,诠释了 D  

①破除制度障碍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②伟大改革开放精神的弘扬是实现社会变革的直接动力

③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价值导向

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4年湖南卷第3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马克思的功绩在于,“第一个把已经被遗忘的辩证方法、它和黑格尔辩证法的联系以及差别重新提到人们面前,同时在《资本论》中把这个方法应用到一种经验科学即政治经济学的事实上去”。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D

①《资本论》第一次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②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③黑格尔辩证法与马克思辩证法没有本质区别  

④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成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4年安徽卷第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下列对“魂脉”与“根脉”理解正确的是( C  

①“魂脉”与“根脉”的思想来源相同,二者一脉相承

②“魂脉”与“根脉”存在高度契合性,二者贯通融通

③“魂脉”与“根脉”的结合推进了党的理论守正创新

④“魂脉”与“根脉”的结合为深化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这一类试题在高考试题中的题量是最多的,出题者可以通过语言理解的难易度来调整试题的难易度,也是最容易区分的试题类型。这一类试题对出题者而言是最难把握的。

给我命题启示:

1在情境材料的选择上:

试题材料需要具备开放性和灵活度,要降低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的得分收益。

立足学科知识,结合重大时代主题,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试题,强化政治引领和价值导向。

加强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体现“科学精神”的学科素养要求。重基础又突破常规,体现新课标新理念。

背景材料要具有分析性,还要具备能够为学生作答的知识迁移的要素。

2选项设置上:

设计题肢时,无论其是否为正确选项,都要保证题肢与题干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保证题肢与材料的相关性。

题肢的设置运用不同知识、从不同角度对背景材料进行解读。

错项的设置不能简单地唱反调。

 

综上所述,在我以后的日常工作中,我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学习。第一,要广泛阅读,积累语言文字知识,打好根基。第二,要钻研教材,熟谙教材知识考点。第三,要不断研究真题,寻找试题命制的规律技巧。第四,多向各位前辈学习,精心打磨试题。

以上就是我从2024年的高考试题中获得的一些命题启示,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